《日本经济新闻》10月23日社论
中国需要努力扩大民间需求
中国经济复苏的迹象非常明显。今年1至9月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7%,接近中国政府制定的今年的目标“8%”。 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政府不断将增长模式向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转换。今年1月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5%,但是到了9月这个数字变为13%,看来中国经济复苏在日本经济的走向上亦有体现。
但是,有必要注意内需的具体内容。设备投资和建设投资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0%,投资主要方面是公共事业,民间投资相对低迷。消费史无前例地超过15%,但是仍然赶不上投资的增长速度。消费包括了政府购买的部分,所以民间消费部分到底增长多少,尚不得而知。中国政府也认为“经济的自主恢复能力不足”,不否认公共投资下降可能影响经济复苏的速度。另一方面,投资的膨胀也令人担心可能会导致供给过剩。
因此,内需主导的实现需要努力扩大民间需求,特别是要扩大个人消费。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创造国民能够安心消费的环境,改善医疗和教育等很多人抱怨花销过多的领域,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另外,人民币升值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国民实际购买力增强,有助于缓和世界贸易不平衡,而后者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梁宝卫 编译)
美元贬值:拒绝还是接受?
《经济学家》10月22日评论
美元贬值:拒绝还是接受?
美元再度出现贬值,给那些持浮动汇率的国家带来麻烦。三种不同的反应由此产生:采取直接措施阻止本国货币升值;试图通过说服使本国货币贬值;承认美元贬值的现状。
巴西采取了直接措施。受经济增长的健康前景和短期高利率的吸引,外资大量涌入,由此推高了当地的股价以及巴西货币雷亚尔。为遏制这一趋势,本周巴西政府重新对国外投资者购买巴西股票和债券征税。虽然许多人质疑这种措施的长期效果,它却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他国家诉诸说服而使本国货币贬值。加拿大央行近日发表一份声明,称加元的强劲远远抵消了过去三个月经济所带来的利好消息。央行利率制定者称,货币的强劲将对出口造成影响,这意味着通货膨胀率将比之前预期的要晚些回到2%。外汇市场也领会了这一暗示:在央行发表声明之后,加元对美元汇率下跌2%。
欧洲遏制美元贬值的努力收效甚微。这被法国认为是对欧洲经济的一场“灾难”,萨科齐总统不停地抱怨强势的欧元给出口商所造成的损失。欧元区其他国家反映不一,在荷兰看来,“强劲的欧元反映了欧洲经济的强劲”,而欧元的升值尚在德国企业的承受范围之内,德国出口依旧保持兴旺。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则通过较低的债务保险费,至少从风险偏好的复苏中获益。
由于经济复苏是均衡,那些与活跃的亚洲新兴市场接触较多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对美元贬值持乐观态度。日本也显得不那么担忧。而在世界其他地方,一个病怏怏的美元被认为会带来更多威胁。(张金翠 编译)
澳大利亚《时代报》10月23日文章
澳大利亚资源蛋糕:发展的代价
必和必拓董事长安德率阵容强大的游说集团促使澳大利亚政府否决了中铝入资力拓的交易,但这一游说所引发的问题仍是悬而未决:澳大利亚能够通过自己的资源蛋糕得到发展实惠吗?
今年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出口首次追上了制造业,以1180亿美元的总量占据了整个出口的42%,而在2002至2003年,其份额仅为21%。长期的展望是良好的,因为新兴亚洲巨头的工业化进程和人均消费量都在激增。例如,中国已是世界最大钢生产国,粗略计算占到世界产量一半,但如果要赶上韩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仍需多于现在五倍的钢铁资源供应量。但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出口增长的前提是澳必须保证其在全球资源市场中的份额。发展是有代价的,如果不牺牲资产拥有权,就很难达成那样的成就:加拿大矿业资产的本地所有权已在过去十年中从89%降到了48%。
资源工程的资金需求总计是3600亿美元,但澳大利亚市场本身不能也不愿满足这一资金需求。澳大利亚银行对于将钱投入高风险资源计划发展项目兴趣不高。养老金和其他机构的投资者已动用了他们管理资金的25%投入海外市场。澳大利亚公司债券市场也太小,同时股东为项目提供资金的能力也不够。
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德提出的答案是:第一,构建动力,对政府来说需要和私人部门一道深化澳大利亚的公司债券市场。第二,创造资源特定行业基础设施债券,作为税收结构的一部分,令澳大利亚投资者和社会机构的资金注入资源工程。最为激进的观点是国外投资者需要将澳大利亚资源工程视作看涨期权而买入。
(作者系澳大利亚《时代报》经济评论员马尔科姆·梅登 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