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周回笼资金创新高
方正证券:2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了900亿元三个月期央票,同时进行800亿元91天期的正回购操作。至此,上周央行净回笼资金1600亿元,创13个月来的新高。
上半年我国流动性相当充裕,央行此前表态货币政策将进行动态微调,而动态微调的主要手段是公开市场操作。从7月份开始,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回笼流动性,央票和回购利率提升,流动性有所收紧。9月份开始央票和回购利率已经稳定下来,流动性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上周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一方面源于近期到期的央票和正回购资金量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宏观经济稳步复苏,通胀预期抬头,央行开始注意防范通货膨胀风险。四季度到期的央票与回购为1.2万亿元,为2000年以来的峰值。可以预计,四季度央行回笼资金力度仍然较大。
通胀预期已转变为“汇率”特征
海通证券:G20开始考虑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之际,通胀预期的投资操作就变得困难,因为决定资源品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已从“货币”转变为“汇率”。
在G20财长会议之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一致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彼时尽管“需求型通胀”的可能性甚微,但在充裕的流动性、低廉的资金成本背景下,大量资金进入虚拟经济,推升资产价格。彼时通胀的表现形式是deinflation(实体经济通缩+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的表现形式是“货币现象”(资产价格经常与美元指数同步上涨)。
G20财长会议之后,大多数国家的货币政策不再加码,并允许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决定退出的时机与力度。这意味着:1、全球一致宽松的货币环境可能正在变化(存量充裕仍存在,但对增量、资金成本而言,情况正在变化)。2、各国货币政策的差异将严重影响汇率波动。上述两点表明,影响资源品价格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已从“货币”转变为“汇率”。近期的走势正反映了这个情况:澳元升息→美元贬值→原油、有色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资产价格的表现形式是“美元对价”,但美元指数会受G20主要经济体的利率、货币数量政策及政策节奏、力度影响,其投资确定性较难把握。通胀预期从前期的宽松货币带来的趋势性投资机会,转变为目前的汇率特征的波段性交易机会,后市应关注美元指数走势。
政策和美元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风险
国泰君安:过去两周的宏观和市场表现仿佛回到2007年,人民币升值带来大量热钱,大宗商品价格狂涨,经济数据不断超预期,虽然贷款增速不高但流动性不断活期化,推动股市不断向上。目前的形势一片大好,还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风险呢?我们觉得主要来源于政策和美元。
温家宝总理上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后几个月的经济工作。指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更加重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显示政策的调整速度很可能再次超出我们的预期,而政策口风再次变紧的基础在于“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回升向好趋势得到巩固。”
对于美元走势,市场上多数观点仍然认为其贬值尚需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理由也主要是美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巨额财政赤字以及医改如不成功带来的未来巨额政府负担等等。但我们认为汇率指数是通过比较产生的,美元指数如果跌,占其大部分权重的欧日元指数肯定要涨,但是欧洲日本的财政赤字和未来的养老医疗负担又如何呢?以2008年数据来看,美国的财政负债/GDP仍然远小于日本和意大利,与德、法、加拿大相比也处于同一个级别;以各国国民的平均年龄来看,美国仍然远小于日本和主要欧洲国家,美国将比他们更晚跨入老龄化社会。目前美元/日元已经率先反弹,虽然欧元/美元仍在上升通道,但欧洲政府官员近日已纷纷公开发表言论,称欧元持续飙升会对欧洲经济的脆弱复苏构成威胁。
我们并不认为政策立刻就会发生大幅变化,也并不认为美元会立刻反弹,但这两个风险因素值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密切跟踪。
(编辑 姚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