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信息披露
  • 8:产经新闻
  • 9:财经海外
  • 10:观点·专栏
  • 11:公 司
  • 12:公司纵深
  • 13:公司前沿
  • 14:公司·融资
  • 15:调查·公司
  • 16: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一周策略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路演回放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2009 10 2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观点·专栏
    金融机构总部
    财税政策的“缺位”
    让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库尽早运行起来
    创业型经济将改变中国经济增长轨迹
    忽视女性 企业难有未来
    史玉柱的企业怪圈之叹
    不谋而合 殊途同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业型经济将改变中国经济增长轨迹
    2009年10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茉楠
      ⊙张茉楠

      

      金融危机已渐近尾声,“后危机时代”正浮出水面,全球力量格局很可能向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和经济体转移。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将来自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然而,中国未来黄金增长的新动力来自何方?以往的国家盈利模式正面临着深度转型的重大挑战,危机给了我们一次深刻反思和学习的机会,让中国意识到必须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引擎的转向。启动内需是关键。庄子曾经说过,“内圣外王”是治天下之道,用于今天,“内圣外王”也是应对危机之道。如果说前30年中国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外延式的外循环——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外资拉动,那么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内涵式的内循环发展之路——依靠本土创业企业、本土资本的壮大。从这一意义上讲,启动内需的第一步,不仅是消费而更应是创业经济领域的生产性投资,增加新兴生产领域的供给比刺激需求更有效。

      全球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的调整和重新排序之中,世界各国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 美国拟回归实体经济,实质上都是为了在新一轮全球布局中拔得头筹。我国应化“危”为“机”,在结构性调整与周期性调整中寻求突破点,全方位思考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总架构。从这样的全球性角度看,创业板的开板,是我国探索适合国情的创业型经济发展之路的一个标志。

      经济增长的实践表明,内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大量的创业活动。作为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创业精神互融的新型经济形态,创业型经济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跃升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就业型增长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创业型经济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形态呈现新趋势,因此科学认识创业型经济的成长规律,探索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应对危机不只是对原有经济结构的简单恢复,更重要的是依靠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对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新构建。从历史经验来看,世界经济危机往往会催生新科技的突破,从而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每当世界经历一场大的危机后,都会催生新的技术革命,推动新兴产业、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的诞生和发展,带动整体经济步入新的繁荣。

      创业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个人、企业、组织、社会、政府多方合力的共同结果。从根本而言,发展创业型经济不仅仅是简单的创业扶持或政策性倾斜,更重要的是努力构建创业型经济体系。尽管我国属于创业活动高活跃国家,然而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劳动力结构等还存在着既往传统经济模式的烙印,与创业经济相适应的创业孵化体系、风险投资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分配与激励制度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等一整套的制度结构尚不成熟,体制障碍成了构成创业经济的基本制度性约束。

      不过这些因素阻挡不了创业型经济的步伐。随着创业板起航,经济寒冬中的中国创业型经济正从春潮涌动变成激流澎湃,“国家创基业,企业创财富,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大格局正在形成。从产业发展方向上看,发展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以科技型、知识型、服务创新型、创意型新兴创业企业为主导的创业型经济。从区域创业方向看,我国新批的82个创业型试点城市,正吹起创业型经济的号角,还有无数在金融危机中破茧而出的新创企业、各行各业涌现的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甚至是数以万万计创业家和商业新秀,他们都将是后危机时代引领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组合。

      无疑,当前正是着手制定中国创业型经济行动纲领,构建创业型经济体系,加大创业型经济资源投入的战略机遇期。尽管创业型经济在中国乃至全球还很稚嫩,还处于绿芽萌发阶段,但是,凭借其强大的创造力和活力,相信这一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定会深刻改变中国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国经济也定会迎来一个健康持续而更加充满活力的未来。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