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实现将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升估值水平,让市价更接近公司内在价值,鼓励长期投资,并使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基本完成了契合,股改最终目标基本实现
●对于跨年度行情,有一条很重要理由不能忽视,这就是全流通的基本实现,它不仅消除了A股内在深层次矛盾,且改变了市场对于限售股的不稳定预期,提振了信心
⊙申万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编辑 李导
本周随着工商银行控股股东所持股份限售时间到期,这部分股票被解禁并可上市交易,工行这个全球银行股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也因此实现了全流通。这样一来,国内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因此猛增好几千亿元。
工行全流通
表明A股基本实现全流通
统计显示,就在今年10月份,除了工商银行,包括中国石化在内的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的限售股也获得解禁,它们同样实现了全流通。其结果是,沪深股市流通市值在总市值中的占比将达到2/3左右,从而推动了整个A股基本实现了全流通。
鉴于历史原因,A股过去实行的是股权分置制度,这虽然为在特定条件下股份制改造与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成为制约境内股市稳定发展的一个深层次矛盾。到了2005年,管理层痛下决心,进行了股改,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仅过了两年,大部分上市公司就完成了股改,同时新股也开始了以全流通发行。不过,在当时对于获得流通权的原非流通股,还是给予了一定的时间限制,这就使得尽管股改在名义上早已基本完成,但是大量“大小非”的上市,则被安排到了去年和今年,尤以今年为高峰年,其中10月份又是高峰中的高峰。先前,有不少投资者对于10月份限售股的大量解禁感到担忧,毕竟相关股票的流通股数量大量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供求平衡。
不过,从实践来看,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已明确表态,解禁并不等于减持,有的甚至还进行了一定的增持操作;另一方面市场对于限售股解禁也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再加上投资者普遍对后市比较乐观,因此虽然限售股解禁的数量很大,但是市场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冲击,实现了在流通市值大量增加情况下的平稳运行。更重要的是,随着工商银行等全流通的实现,A股已真正成为了一个全流通市场,影响非常深远。
大盘股解禁有利于提升估值
鼓励长期投资
我们注意到,工商银行这些大盘股在市场上的走势是很平静的,波动有限。在实现了全流通后,其计入相关指数的权重也会有适当的调整,总体而言影响力会进一步得到提高。显然,这样一来会在相当程度上令指数波动变得平缓,减少以往过大的震荡。当然,这只是从市场表象上看,但是透过这种表象,我们还会发现,A股已出现了一些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的品种。过去之所以一些人不敢大胆持有,主要就是担心一旦实现了全流通,控股股东是否会大量减持,从而影响价格稳定,本质上就是担心其投资本金的安全。而现在全流通真的实现了,在二级市场对其股价的估值中,也就不再存在限售股解禁的因素,而这对于提升估值水平,让市场价格更加接近公司的内在价值,鼓励长期投资,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当然,更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当股票市场上流通市值已占据总市值的大部分份额以后,市场格局也必然因此而出现重大的改变。不管控股股东对所持有的股票是否准备卖出,但毕竟这些股票是具有流通权的,其市值变动也因此影响到控股股东本身的财务状况。这样,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控股股东的利益与社会公众股东的利益,可以说是基本契合的。股改的最终目标,到这个时候,应该是基本得到了实现。
全流通为跨年度行情
消除了不稳定预期
现在,人们都在谈论股市能否形成“跨年度行情”,看多的一方为此还找出了不少理由。而在笔者看来,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理由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全流通的基本实现。因为这不仅消除了A股内在的一个深层次矛盾,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市场基于限售股的原因而产生的对市场的不稳定预期,从而提振对后市的信心,有利于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理性的投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