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广告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特别报道
  • 9:特别报道
  • 10:上市公司
  • 11:上市公司
  • 12:财经海外
  • 13:观点·专栏
  • 14:公 司
  • 15:公司纵深
  • 16:公司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市场趋势
  • A5:市场评弹
  • A6:数据说话
  • A7:市场纵横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2009 10 3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市场评弹
    伯南克的弦外音:转嫁美元贬值压力
    创业板交易“秘诀”
    冷静思考谨慎操作
    三大影响不容忽视
    大单追踪
    最新评级
    个股超市
    观察货币政策变化的窗口
    “退出”阴影在作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退出”阴影在作祟
    2009年10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曾渊沧
      ■港股手记

      ⊙曾渊沧

      ○编辑 陈剑立

      

      昨天港股受外围市场影响再度回调,恒指早盘即跳空低开471点,当日最终下跌近500点。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报收于21264.99点,下跌496.59点,跌幅为2.28%。我以为这轮跌势主要还是 所谓“退出”阴影在作祟。

      最近,美国道琼斯指数曾经突破 1万点大关,但很快又出现调整。早在数个月前,我已经告诉大家,今后股市每逢出现一轮急升之后,必然会出现“退出”的惊慌。最近道琼斯指数的万点大关得而复失的过程,就是“退出”阴影的作用。

      人所共知,目前股市的上升,靠的是全球政府印钞票来托起,长期印钞票必定会带来通货膨胀。因此,在适当的时间“退出”,即停止印钞票。收紧货币供应是必须及迟早会发生的事,问题只是我们不知道“退出”行动何时会发生。也因此,股市升一升,出现某种突破后,就有人趁机以“退出”的理由压市,制造恐慌。不过,以退出为理由制造的压力不会持续太久,只要美国政府并没有任何“退出”行动,“退出”的恐慌就会消失,股市再恢复上升。简单地说,“退出”恐慌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震仓行动。

      当然,全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步伐不一样,退出行动也不会一致。澳大利亚就是最早“退出”的国家。不过,澳大利亚经济因为受益于盛产的矿物价格上升而推动经济复苏,澳大利亚政府的“退出”行动并没有为股市带来震动。

      印度政府也开始“退出”行动,宣布提高银行的流动资金比率。澳大利亚、印度对香港股市的影响很小,香港投资者所关心的依然是美国与中国内地的情况,担心的是美国与中国政府何时“退出”。

      有关香港楼市是不是已经泡沫化的讨论依然占据传媒的主要空间,财政司司长会晤主要地产商,更使到投资者估计政府继降低 2000万元豪宅的按揭借贷比率之后,会很快推出新的打击楼市措施。不过,我依然相信,政府不可能推出什么大的打压楼市的大动作。

      中国人寿(2628)今年前3季纯利199亿元人民币,去年全年仅100亿(以中国会计制度计),因此今年国寿全年业绩估计会比去年增长至少1.5倍,这有助于大幅降低经常被指过高的PE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