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广告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特别报道
  • 9:特别报道
  • 10:上市公司
  • 11:上市公司
  • 12:财经海外
  • 13:观点·专栏
  • 14:公 司
  • 15:公司纵深
  • 16:公司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市场趋势
  • A5:市场评弹
  • A6:数据说话
  • A7:市场纵横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2009 10 3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评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市场评弹
    伯南克的弦外音:转嫁美元贬值压力
    创业板交易“秘诀”
    冷静思考谨慎操作
    三大影响不容忽视
    大单追踪
    最新评级
    个股超市
    观察货币政策变化的窗口
    “退出”阴影在作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创业板交易“秘诀”冷静思考谨慎操作
    2009年10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编辑 李导
      ■股边杂谈

      ⊙阿琪 ○编辑 李导

      

      今天创业板就要开市了,有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人则担忧高发行价后的市场风险。笔者认为,要想介入创业板,首先要全面认识这个市场。纵览全球创业板,数美国纳斯达克与英国AIM市场是比较成功的,其他创业板自开板10年以来长期处于死气沉沉状态,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行业单一性特征明显,如IT、生物技术行业权重过大,单个行业不景气则整个市场就积重难返。首批A股创业板尽管只有28家公司,但已覆盖了多个行业门类,并且传统行业也有高科技的公司特征非常明显,这为A股创业板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纳斯达克较标准普尔静态市盈率倍数为1.8倍,A股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较沪深300的静态市盈率倍数是1.7倍。这说明创业板较主板市场估值水平高出许多是个合理现象,但也说明首批28家公司的发行价已相当于成熟市场创业板的市场价,已经不便宜但也没有明显高估。这意味着上市溢价越高,介入投机炒作的风险越大。首批28家公司中确实有不少好公司,但上市后恐怕也已是“好货不便宜”了。

      在市场“炒新”热情下,创业板开市后出现一定程度的投机现象是免不了的。以创业板平均56.4倍的发行市盈率,即使平均产生60%的上市溢价,上市价格也将平均达到90倍甚至100倍市盈率以上。因此,对于“以饱满热情介入创业板”的投资者来说,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是否愿意接受100倍市盈率以上的交易成本;2、“人手500股”的筹码怎么收集?3、如采取“高举高打”方式收集筹码,等筹码收集完了,交易成本可能提高到150倍市盈率了,再加上小盘股的流动性缺陷,是否愿意承担“自己举杠铃”的风险;4、即使按照100倍市盈率的交易成本来计算,炒高到200倍市盈率以上,市场会认同吗?又如何实现获利回吐?5、创业板交易中的异常波动会受到严密监管,会有大资金愿意“顶风作案”吗?

      有投资者认为,创业板应倡导市梦率。全球那么多创业板,但凡讲究市梦率的大多数已成“死市”,而美国纳斯达克或英国AIM市场这些讲究市盈率的,目前还活得好好的。此外,目前创业板的发审、交易机制、行业属性等与中小板并无本质差异,为什么同样的公司在中小板是50倍市盈率,在创业板要100倍以上市盈率呢,难道世界上针对同一块蛋糕存在两种不同的价值标准?很显然,以上诸多因素决定着对于创业板的预期很可能是:期望值越高,失望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