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8:书评
  • 10:信息披露
  • 11:路演回放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0 3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水墨世界成为
    我的“半亩方塘”——董小明答记者问
    “半亩方塘”:董小明的探索与坚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水墨世界成为我的“半亩方塘”——董小明答记者问
    2009年10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墨荷08010 100X150CM
      铁荷(4) 53X50X93CM
      墨荷09004 120X80CM,纸本水墨综合媒介
      铁荷屏之五 90X180CM
      

      问:展览规模不大,但参展作品的形式与媒介很多样,你能否指点一下?

      答:整个展览包括三个单元,是我从去年开始至今一年多时间一直在做的课题,一个系列作品。第一部分创作得最早,由水墨的书法加上声像和一组铜版饰刻作品组成,是在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画廊的一个小的展厅里做的展览的参展作品。我用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做了一个书法影像作品:把包括书法、动漫影像、流水的音像等合成在一起,投影在地上,使书法作品从纸本、平面到声像、立体,让欧洲的观众有一种新的感觉。又创作了一组铜版、不锈钢版的蚀刻作品,其中既使用了铜版画的蚀刻技巧,又借用了条屏、扇面、立轴、横披等传统中国画的形态,这是第一单元的作品。在欧洲展出后反映很好,通过比较现代的形态、传达了传统水墨的内涵与精神。

      第二组作品是在今年创作的,参加了在比利时的欧罗巴艺术节的展出,是水墨综合媒介:把我自己创作的水墨作品在电脑中处理,再输出到专用的纸上,最后还是纸本的架上绘画。在这批作品中我又做了一个投影,使用一段自然主义风格的荷塘的真实录像,与纸本水墨作对比,有助于观众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第三组作品是专门为张江的展厅做的,是全新的材料上的尝试,用钢筋等金属做的,近乎雕塑与装置艺术,包括5件屏障、8件铁荷。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对此特别赞许。这是我的最新的尝试。

      问:这次在张江的“半亩方塘”个展之前,你在深圳也办过同样的展览?

      答:张江的展览是正式展览,深圳的则是预展,一个准备、完成的过程。因为展览的作品包括多媒体影像,要调整灯光效果和展览上的空间呈现等,还要为画册拍照。

      问:你早期学版画,但你所关注的却始终是水墨精神的表达,这是为什么?

      答:当年在浙江美院读书时选择了版画专业,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到全国美协工作后,因为工作关系开始关注水墨,并着手水墨创作。另一方面,大量的工作也使我很少有私人的时间,从事版画创作已经不可能了。我的创作,基本上都在夜深人静之时。水墨创作拿得起放得下,就选择了水墨。我感觉一段时间不画就会若有所失。在创作中我与水墨作品对话。这是时间留给自己的“半亩方塘”。

      问:你早期接受的版画创作训练,对你的创作有帮助吗?

      答:我的许多学版画的同学都转向了其它画种的创作。版画讲究材料与制作方式,往往要求作者有很强的研究与动手能力。受过版画训练的人,对绘画媒介的变化容易关注也容易上手,特别对最新的数码媒介技术十分敏感。

      我的铜版作品,从材料到技术都是以铜板画的技术为创作手段,只是直接把铜版与不锈钢版直接作为作品,而不是用它们印制版画。纸本的综合媒体作品,先有水墨绘画,再用电脑处理,再精喷在纸上,和版画很相似。所以有人提议,这些作品可以做成真正的版画。

      问:你的创作,与当代艺术在观念、材料、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有关吗?

      答:我们这代人学的是传统的观念和技法,但在改革开放中很早就接触现国际当代艺术的观念与方法,也一直在关注这些。世界上主要的美术馆都去考察过,也一直在学习吸收这方面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带来文化艺术现代转型的过程,需要新的观念,方法,要创造新的面貌。这也使我在工作中积极推动水墨发展的同时,积极从事自己的水墨创作,举办今天这样的展览。

      问:你的跨界探索,遇到了什么挑战?

      问:我的跨界探索,是一个很自然的发展过程,因为我所关注的、所尝试的都不局限于一个画种,所以跨界是自然而然的。但在实践中的挑战,是需要你研究更多领域的课题,学习更多的方法,要不断学习。我的创作没有成法可依。虽然我所表现的水墨精神和内涵与传统相联系,是我创作的主要依据,但我的创作却必须用新方法,这就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