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创命题式的专场
郭彤表示,“西风东变”专场所涵盖的,首先是11位大师,每位大师的作品少则3张,多则13张。还有8到9位名家,如庞薰琹、陶冷月与汪亚尘等,是每人一件,20多位艺术家共75件作品。她还对专场中的重要作品一一作了指点:徐悲鸿的作品最多,水墨的各种题材,类别,从动物的马、猫与鸡,到松树、风景、书法与人物等,一应俱全;林风眠的两件很特别:一件《秋景》在1992年香港个展用作画册的封面,另一件是他的学生金东方为莫迪尼亚尼写书,林风眠专门为此画的 “海边裸女”;吴冠中则有一张1995年画的《柳荫沐牛图》,是近几年出现的尺幅最大一张作品;傅抱石有一张为顾祝同画的《石涛苦吟图》;方人定目前已在广州的美术馆引起注意,他的作品共6张,二三成由家属提供,都是经过展览、著录的。
她强调,过去的专题都只做藏家或名家,这次是命题式的,做美术史的梳理,让买家更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包括艺术家参与的社团与争论。这样的专场还是第一次做,花了一些心思。但涉及的问题很大,不是几十张画就能说清楚的。希望在市场上能引起反响。
历史还没有结论
她认为,近百年历史上西方的存在不容回避。专场选的艺术家都去西方留学过,回来后建立了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也带来了西方的美术观念与方法。他们大部分不仅是创作者,还是教育家。这些艺术家在水墨方面的尝试是历史的贡献吗?他们反传统,带来的是进步还是破坏?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的教学理念,都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如北平艺专1947年的罢课,上海有黄宾虹的论争。至于对徐悲鸿的“写实为先”的理念,争论至今都未停歇。
她表示,对错与是非现在还没有结论。如徐悲鸿的《峨嵋古寺》令人感觉是西方的风景而非中国传统的山水。同时的《二湘图》中,人物是完全中国式平面线描的,风景则是西画透视原理的表现手法。而吴作人表现动物,用的是写实的结构,有发明创造。她又以高剑父的作品为例,指出其对水墨的程式化的东西的较量、对水墨语言的反思、对技法的革新,所带来的改革确实具有革命意义。她表示,专场中高剑父的作品较难得。他与方人定受日本画影响最大。方人定既去过日本,又去过比利时,又是高的学生,个人面貌很强烈,许多人关注他,但没有成批作品,这次一定会受到关注。
她说,现在回头看,徐悲鸿、刘海粟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历史价值,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国画的冲击,所传达的气息是当时的国画家无法传达的;而高剑父他们强调写生,扩展了水墨表现的空间,对表现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吴冠中解决了空间问题,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他通过消化、总结,把徐悲鸿、刘海粟他们的路走得更远、更好,达到一种完满的境地。总而言之,每个人的贡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