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8:书评
  • 10:信息披露
  • 11:路演回放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0 3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版:艺术财经
    吕澎用新世纪10年当代艺术展发声
    新买家vs策展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吕澎用新世纪10年当代艺术展发声
    2009年10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碰撞》展览现场 邱家和 摄
      在中国当代艺术因金融危机引发市场动荡而不断引起讨论与争议的背景下,身为策展人、批评家与中国当代艺术史学者的吕澎,近日宣布与策展人朱朱联手,筹备《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的大型展览。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一些有关当代艺术的讨论,都是通过写文章讨论问题,没有拿出事实依据,近乎文字游戏。而他就以这样一个展览,来回应那些争论。

      当代艺术是复杂的森林

      在他的新展览里(相关报道详见第三版),吕澎把“当代艺术”叫作“新艺术”,对此他表示并没有刻意的规定:“当代艺术”与“新艺术”都是二战以后对“当下发生的艺术”的表述。但在中国,“当代艺术”前两年用得太滥,也许会使观众有一些误解。而“新艺术”则指和传统艺术或习惯的艺术不一样的艺术。当然,那也有历史的上下文,所以他计划的展览还包括有文献展,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说明这些艺术产生的原因。

      中国当代艺术是什么?有人说是“春卷”,有人说是“辫子”,而吕澎则将其比作森林。他说,当代艺术好比是复杂的森林,腐烂衰败的同时又在更新生长,总是会看到生与死,也总是会看到千年大树,而且不断有新的大树成长,当然也会有大树死亡倒坍。对此要有历史的讨论与评价。正如20世纪中国艺术的森林出现了许多大树,许多当代艺术家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也成了大树,有了历史地位。

      

      当代艺术史伴随国家崛起

      吕澎说,他上世纪80年代写了《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与易丹合著),90年代又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这次准备写《新世纪新艺术史(1999—2009)》。不同的是,这次有机会先做展览,可以帮助大家来一起讨论,把艺术家放在历史中看待他们与历史的关系,在历史脉络中认识他们。

      他指出:历史学本身是以研究对象为根据的。这个展览与前两本书是连贯的,包含了对国家与艺术的判断:上世纪80年代是思想解放的年代,表现为艺术的万物复苏;90年代引入了市场程序,因为艺术在原体制中没法生存,结果带动了艺术市场的起来,而且是全球性的市场;新世纪10年则可谓彻底的变革,经历了体制性的变化,推动一个新的体制产生,社会的各个角色开始各行其职。看这30年,要把握这个历史的框架,保持历史的判断。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是整个国家的成功,而不仅仅是当代艺术的成功。

      

      历史文献+新作

      对这个大型展览所面临的挑战,吕澎认为来自三方面:一是有太多的艺术家想参加,但展览的规模却是有限的,需要进行挑选;二是会非常讲究“现场”,尽量去努力做好展览的空间呈献,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三是只能选“新作品”,限于市场的原因拿不到艺术家当年的原作,所以用“历史文献+新作”的方式,既强调“新艺术”,又强调艺术家的历史地位、身份。

      对这10年中国当代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吕澎认为,就其形式、材质、观念、方法而言比前20年更丰富,也涌现了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但很难看到三五个出类拔萃的艺术家。或许是眼光跟不上了,或许是艺术本身在发展了。在日新月异的当代艺术中哪些会更有生命力?吕澎坦言,这还有待深入的思考。他强调,对这10年,需要更学术、更冷静、更有理性精神的讨论。争论要出于善意,否则圈内人与媒体会误导大众,因为当前的公众缺少美术教育。同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出自不太健康的心理。

      

      历史告诉我们未来

      当前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有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涉及到重构当代艺术的价值标准。对此,吕澎有点不以为然,他反问:艺术史的演变过程中,森林会朝什么方向变化?他认为,讨论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听起来很像一回事,其实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艺术家群体也是金字塔,总是只有几个人才能看到艺术发展的未来的方向。

      不过他又表示,总结历史也许更能看清未来。所谓未来就是历史:看清昨天,才能弄清现在,预见未来。未来是从眼前的第一秒开始的。昨天的东西使你有针对性,因为历史提供参照依据,所以研究历史与理解未来并不矛盾,对每个人都会有用。

      (随着当代艺术市场升温,各类大型展览接踵而来。题图为《碰撞》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