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10:股民学校
  • 11:信息披露
  • 12:路演回放
  • 13:数据大全
  • 14:数据大全
  • 15:数据大全
  • 16:数据大全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户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1 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交易狂热” 不止在创业板
    微笑曲线
    投资2010年的争论和猜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交易狂热” 不止在创业板
    2009年11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上周五开市的创业板立刻成为整个市场的关注重点,28家公司被暴炒,先后被深交所临时停牌。据报道,创业板首批28只个股至收市平均市盈率(静态)已高达111.03倍,其投机热潮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并几乎一致予以负面评价。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主板市场,今年以来的机构波段操作之风早已盛行,这从最新公布的基金季报可见端倪。

      本报记者 周宏

      创业板:

      私募、公募短期都观望

      根据有关方面发布的统计,创业板的首日机构买入的信息,只是零散的见于一、两个股票身上。而来自基金和私募机构等的消息显示,对于创业板整个市场的第一日行情介入非常的少。总的来说,当日的行情更多地体现了非机构资金的风格。

      据悉,机构旁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回避一些可能的风险因素。来自一些基金公司的信息,由于有关方面在上两周透过一些渠道和方式,要求各公司对于创业板首日的交易要持慎重态度,因此,多数公司实际上旁观了这次“市场暴炒行情”。

      另外,整体估值的过高,让几乎所有相对理性的机构都望而却步。多数公募认为,创业板上虽然有一些相当有成长潜力的好公司,但上市首日涨幅过大,估值过高,实际上已经透支了行情,影响未来的价格上升空间。

      一些私募机构则表示,创业板首日的交易无非反映了A股市场十多年来的余温:短期来看,价格是高了,这个是确定的。但不排除未来参与的可能。

      

      主板市场:

      机构波段操作已成风

      但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尽管对于创业板的“天价行情”,大多数机构表示了否定态度,可是在主板市场上,在今年以来,一些机构的操作同样不能说是“理性”。

      比如,最近两个季度,基金的资产配置和调仓力度越来越大,已经到了让人有些看不懂的地步。

      最新的基金3季度季报显示,当季度基金减仓幅度最大的基金从仓位从75%降到42%,仓位几乎砍掉一半,达到33个百分点以上。而当季度股票仓位上升最快的基金则从48%上升到72%,经增仓24个百分点。两者的投资操作“南辕北辙”,但都只可用一个猛字了得。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就是那只今年减仓最快的基金的“同系兄弟”,在一季度是仓位最低的基金之一。而这种,大出大进但业绩落后的基金并不乏同志。

      根据,天相的统计数据,当季度股票仓位减少幅度超过30个百分点的有4只基金、超过20%的有14只基金,减仓幅度超过10%的有60只基金。几乎可以说,波段操作在基金行业已经巍然成风。

      

      追求绝对收益

      不等于拼命交易

      从各方面来说,基金在经历了2008年后,面对本身震荡幅度加大的复杂局面,交易频率是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一个状况。但是,在经历了3个季度后,这种操作仍然没有趋于缓和,相反在部分公司中愈演愈烈,就不由得让人怀疑,有些公司实际上已经背离了“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原则。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今年业绩比较出色的基金整体的交易换手并没有和以往相比增加多少,这或许证明,操作更加趋向稳健的公募基金,其实并不需要通过大幅加大交易力度,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反复尝试来增加自己赚钱的概率。

      3季报的结果也证明了,这样草率的操作并不回给组合增加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