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10:股民学校
  • 11:信息披露
  • 12:路演回放
  • 13:数据大全
  • 14:数据大全
  • 15:数据大全
  • 16:数据大全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户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1 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专栏
    外论一瞥
    让大规模集中上市常态化如何?
    碳金融:我国尚未进入角色
    美联储开会怎么还这么奢侈
    全力防范人民币升值预期自我实现
    重树上海值得信任的形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09年11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外论一瞥

      《印度经济时报》10月29日专栏文章

      把城市更好空间留给普通人

      印度拥有35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孟买以1700万人口名列前茅。近些年来,印度城市一直在膨胀,郊区化和多中心化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然而,这些变化也带来了种种问题。

      不可否认,这种去中心化乃是由收入增长、城市中心的土地成本增加以及中心城市的其他问题(例如高税收、糟糕的公共服务、高犯罪率)所引起的。但调整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要提高城市的效率,即要提高城市的人口流动性和繁荣经济。

      然而,不幸的是,印度城市的去中心化却是由收入增加和轿车使用量的增长带来的,城市延伸的直接后果就是印度城市变成了轿车城市。由于这一进程来得太快,以至于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抱怨,他们几乎难以找到“立锥之地”。

      其实,为行人和骑自行车者提供基础设施的花费并不高,而且还将通过促进大众的流动性而大大改善城市的效率。这样说并不表明不需要国际标准的公路或高速公路,但我们也更需要人们能支付得起的、方便的和安全使用的公共交通活动。

      在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土地成本上升以及土地使用监管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去中心化和城市延伸所带来的代价问题,促使我们细细思考:到底哪种城市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更好的空间留给普通人,才能确保我们拥有成本不会超过收益的合理城市,相反则将是一个富人的城市,也必然是一个低效的城市。

      (作者系印度公共事务中心高级研究员卡拉·S·斯利达尔 张金翠 编译)

      《金融时报》10月28日文章

      试试将太大难以倒下的银行“一分为三”

      在全球金融危机正被书写的历史中,很可能会留下欧盟竞争委员会专员克洛斯的一页,因为她是唯一真正以一种理性方式回应危机的政治家。

      通过坚持将荷兰国际拆分为银行和保险部门以及使其放弃在美国直接储蓄的分支,克洛斯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她使“太大难以倒下”的银行战栗。然而,也有一些国家仍坚持做银行的靠山,为其下一次沉沦做救援准备。

      但是,一个更合乎逻辑的分割应该采取三分法,即将银行分为具有公共性质的零售银行、具有赌博性质的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包括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这比其两分法是更好的定位,因为它包含了银行创造的利益和体系这对矛盾关系的全部。

      比起接受克洛斯式的分拆法,政府更勇于接受三分法。首先,聚拢储蓄并将其借贷给中小企业的零售银行应该被严格管理,遵循惯例,如果发生危机可以得到援救。

      第二,为大公司和投资者提供咨询、资本升值和保险服务的公司银行,例如传统的美国投资银行,应该施行独立的自我运作,脱离零售银行,如果业务经营失败,允许倒闭。这样的银行将不得不以较少的财务杠杆、更多的资金和更好的资产负债表来运营,否则他们很难在金融危机中资助自己。

      最后是应该迫使投资银行分出其资产管理部门。对冲资金和私募股权应独立运作,成为资产管理公司。这将减少投资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资本风险仍以市场化方式出现,但较为透明。同时,也将终结管理不透明资产的利益矛盾。

      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不同的业务部门也有不同的利益期待和风险承担能力,相对应的政府对不同银行的态度和责任也可以区分开来。

      (作者系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产业评论员约翰·加普,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10月30日评论

      东亚共同体想象:统一货币难为

      尽管人们对东亚共同体有许多构想,但是其核心问题是各国在货币领域内的合作。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东亚不会形成类似于欧元的统一货币。因为强制性引进统一货币非易事,而且即便以某种形式引进了统一货币,由此带来的危害甚大。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葡萄牙等同属欧元区的国家放弃使用自主的金融政策手段,而采取偏向于财政的经济对策,最终导致财政赤字不断膨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引进统一货币的某些弊端。

      其实,从反省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东亚各国一直在商讨在亚洲范围内建立可以保持币值稳定的合作框架。日本提出的AMF(亚洲货币基金)构想虽未面世,却推动成立了用以推进货币互惠信贷协定的清迈倡议。各国目前仍在商讨将进一步推动货币互惠信贷协定,并在区域内创建基金,以保持币值的稳定。

      当然,最终依然要面临建立AMF的问题。AMF构想和初期IMF(国际货币基金)类似,即由亚洲各国捐出资金,用于推进区域内的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虽然立即固定货币、引进统一货币难以实现,但是成立类似AMF的平台是现实的。在AMF框架内,东亚各国可以一起商讨财政赤字幅度、通胀率等问题,相互间就宏观经济政策展开对话与合作。

      (作者系伊藤元重,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