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鹏:非理性炒作创业板风险巨大
2009年11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翀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周翀 ○编辑 衡道庆
10月30日创业板开市首日,有25.26万户个人投资者参与买入,合计买入4.23亿股,是当日机构买入股数的30余倍。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提示说,非理性炒作创业板,将面临巨大的亏损风险。
“尽管监管部门反复提示风险,交易所采取了三级熔断的具体措施,但是从整体效果看,应该说创业板首日涨幅还是超过了预期。”刘纪鹏分析说,从公司估值的角度来看,在创业板开市首日买入的投资者中价值投资者应该比较少,多数是炒作者。“假如接下来几天连续出现跌停板,对创业板市场炒新热情会起到明显降温作用,而市场之手对爆炒严厉、迅速的纠正,对于创业板发展是有好处的。”
来自深交所的数据显示,在25.26万户个人投资者中,买入股数在5万股以下的户数占比99.56%,买入股数占比86.31%;买入股数在1万股以下的户数占比97.22%,买入股数占比60.08%。相比之下,创业板开市首日机构投资者累计仅买入1142.95万股,占比仅为2.63%。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等未参与买入,券商自营和理财合计买入115.25万股,QFII合计买入0.52万股,其他一般法人合计买入1027.18万股。
刘纪鹏还指出,投资者的非理性炒作不仅对个人财富不够负责,也同时影响了创业板的资源配置效率。他认为,从一级市场定价开始,到二级市场交易环节,社会财富的积累存在一些非合理配置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创业板回报社会和投资者的题中之意存在偏差。为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一级市场询价对象应该真正担负起应有作用,二级市场投资者也应管好来之不易的财富。另外,他建议在放开发行定价的同时,适当调整发行节奏和管制,让发行上市不再成为稀缺资源,降低“资本神话”、“造富神话”的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