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2:信息披露
  • B5:产权信息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09 11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人物
    聪明的“炮手”
    担心美国的2011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担心美国的2011
    2009年11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编辑 王颖
      “这个年轻人比我聪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还未完全在美国经济学界崭露锋芒时,全球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197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已经对他的这个学生推崇备至。

      作为罕见的经济学全才,斯蒂格利茨因已经幸运地两次受到诺贝尔奖青睐。他亦是最早看到市场发出了背离信号、预测美国将出现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

      但他狂放自由的个性,令他尽管轻易得到多家美国顶尖名校的终身教席,却很少在一个学校呆上五年;在政界,他也并不如意——任白宫总统经济顾问团成员、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期间,生性耿直的他照样批评白宫和世界银行。

      如今已经远离政界的斯蒂格利茨,依然故我,当下抨击最多的,就是奥巴马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

      ⊙记者 吴琼 ○编辑 王颖

      

      在一系列桂冠面前,满脸胡茬的斯蒂格利茨仍然是那个来自Gary的“愣头”小子。荣誉并不能改变他,金钱也不能左右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论谈到美国还是IMF,斯蒂格利茨都未有任何偏袒。对他来说,事实和真理胜过一切。

      记者:你是最早预测到美国将出现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之一。据说当时反对声相当大,你为什么敢于下这个结论?

      斯蒂格利茨:确实如此,在那种时候,即便证明自己正确也毫无快感可言。预测危机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美国经济结构出了问题,出现了房地产泡沫。21世纪初,房产销量和居民收入出现了持续地、严重地背离,中产阶级收入滞涨、房地产销量及价格却不断上涨。要知道,一度美国经济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经济总量来自于房地产,可以说房地产泡沫取代了1990年代的股市泡沫。

      但不幸的是,政府、商业机构的经济学家、及股市的投资者们仍在粉饰太平,不断地对外鼓吹形势大好。没有警觉的美国人,因房价飙升滋生了超前消费的信心,美国的家庭储蓄率降到大萧条以来的最低点,不是负数就是零。最终泡沫破灭了,危机来了……

      实际上,如果早一点调控,危机可能不会如此大。

      记者:近日,美国商务部称,经季调后,美国第三季度GDP折合年率增长3.5%。这是美国自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有人认为,美国已经走出危机了,可能会取消或不再采取刺激消费的一些政策。你怎么看?

      斯蒂格利茨:我不认为美国已经走出危机了,此时退出世界经济刺激计划为时过早。第一、这一增长是建立在美国强劲的汽车补贴、住房补贴等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上的。如果从补贴力度上看,3.5%的增长并不算高;第二,从传统经济学看,GDP增长是判断走出危机的指标之一。但经济学和实际结合看,就业率是更重要的指标。现在美国约六分之一的全职人员找不到工作;明年失业率可能攀升至9.8%水平。

      我个人比较担心2011年。美国打算2011年退出刺激计划,届时失业率可能会远远高于目前水平。即使一切顺利,不出现过大的波动,美国经济也有可能会进入类似于日本“失落的十年”的恢复期,可能时间不那么长、经济增长速度不那么低,但完全实现危机之前的水平还需很长的时间。

      记者:中国政府已就美国出口至中国的部分汽车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邀请美国政府协助调查。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斯蒂格利茨:美国大量补贴银行、汽车业的行为,比提高关税还要糟糕。这破坏了WTO的自由贸易规则。按照规定,如果一国对某一行业增加补贴费,对其他成员方的经济贸易利益产生了不利影响,那么其他国家有权利加征关税。以汽车为例,其他WTO成员有权对美国出口的汽车加征关税。

      记者:近来,中美的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国内认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增多,中国应该让人民币升值,以减少对美顺差。

      斯蒂格利茨:收支不平衡并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问题。问题出在美国。第一,美国一直对外借债,按照传统经济学,作为富国的美国应该借给他国钱才对;第二,美国是个老龄化国家,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储蓄而不是大量消费;另外,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贸易逆差,几乎等于全球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之和。

      其实几年前两国的贸易摩擦并不多。因为按照国际贸易,本来就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出口增长模式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也为美国人带来了低价产品。但经济危机加大了这种摩擦,不少人因为失去工作,而开始抱怨中国产品的出口问题。

      至于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影响到全球贸易,只会影响到美国减少购买中国的产品。因为即使不从中国采购便宜的产品,美国也会从其他国家进口。

      记者:21世纪以来,你得过两次诺贝尔奖,一次是个人奖(经济学奖),另一次是你就职的组织IPCC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中,你从事什么工作?

      斯蒂格利茨:一直以来,我希望将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结合起来。IPCC恰好能让我发挥所长。IPCC有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从科学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二是从经济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我主要负责后者。主要包括衡量排放二氧化碳后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谁更大、如何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