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中小板
  • 12:路演回放
  • 13:专版
  • 14:专版
  • 15:调查·产业
  • 16:特别报道
  • 17:信息披露
  • 18:地产投资
  • A1:A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11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公司纵深
    深物业股改复牌飙涨
    深圳资金狂捧S股概念
    股东注资当年曾“救命”
    棱光实业今要卖“稻草”
    司尔特IPO遭否
    靓丽业绩难释股权转让迷阵
    冲刺创业板搁浅 福星晓程或因不差钱
    公司简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东注资当年曾“救命”棱光实业今要卖“稻草”
    2009年1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赵一蕙 ○编辑 李小兵
      ■今日观察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李小兵

      

      棱光实业想“甩掉”当年的“救命稻草”了。公司今日公告,公司拟将所持的上海尚建园创意产业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公开募集意向受让方。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笔股权是控股股东上海建材集团为帮助公司恢复上市才注入公司的,而如今公司决定将这笔资产予以转让。

      棱光实业今日公告称,此次将转让所持尚建园管理公司51%股权,该公司截至2008年底资产总额为5473万元,资产净额为4304万元,营业收入为5878万元。而股权转让价格以经核准的评估值为依据。

      这笔股权曾帮助一度暂停上市的棱光实业“咸鱼翻身”。2007年1月,公司发布重组预案,称拟向大股东上海建材集团定向增发,购买其所持的以“尚建园”为命名的上海建材创意产业园区(具体包括为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所有建筑物),以及对尚建园管理公司51%控股权。上述两笔资产评估值分别为1.98亿元和1135万元。

      虽然这笔资产在所注入资产中比重不大,但却和所注的上海建材创意产业园区是一个整体,因为该公司负责独家经营管理、运营该园区,两者共同形成具有完整性、独立性。根据重组方案披露的运作模式,该公司将在独家运营管理上海建材创意产业园区对外获得租金、场地收入、停车场收入等全部收入后,扣除向园区支付的固定租金以及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利润,按比例向上市公司进行利润分配。同时,根据合同约定,尚建园管理公司还向上市公司支付3250万元的固定租金。

      正因为有了园区和管理公司,棱光实业获得了建材创意园区这一新的主营业务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才有了恢复上市的希望。而在2007年10月26日公司复牌第一天,就由停牌前的1.21元大涨1098%,最后收于14.49元。不过当时,管理公司因为在2006年方才成立,因此并未有营业收入,总资产仅有1426万元,净利润为负272万元。

      上述非公开发行于2008年完成。而根据公司2008年年报,管理公司净利润已达到1514万元。且公司在年报中提及发展战略时还表示,将继续沿着公司“清洁能源产品为主的新材料”以及“开发营运建材业为主的创意产业园区及为其配套的生产型服务业”两大业务领域发展,由此可见,尽管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收购的上海玻璃钢研究院100%资产,注入风力叶片业务,也并未放弃对建材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与此同时,根据之前发布的预案,管理公司和建材园区之间的合同期限为自2007年起至2025年止,也尚未到合同期满的时间。

      既然并未放弃恢复上市时确定的业务,而且管理公司的业绩也较之收购时明显转入正轨,那为何上市公司要转让这笔股权?这是否意味着该公司的业绩不如预想?不过,公司今日的公告并未对转让的原因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