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特别报道
  • 6:财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广告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09 11 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特别报道
    GDP数据“V”型反转 扩大内需起到关键作用
    产能过剩之忧行政手段效果有限
    资源产品价改是关键
    结构调整之痛贾康:应通过经济手段
    促进结构调整
    刺激消费之难“掏包”政策不可持续
    应完善长效机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结构调整之痛贾康:应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结构调整
    2009年11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秦菲菲 张牡霞 ○编辑 朱贤佳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记者 秦菲菲 张牡霞 ○编辑 朱贤佳

      

      4万亿投资出台一周年之际,关于这一计划的政策效果、突出问题、未来政策着力点,成为了各界关注的话题。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既然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企稳向好的局面,就应该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的力度,把短期调控政策和中长期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

      上海证券报:4万亿投资计划推出一周年之际,您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贾康: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为7.7%,并有望在第四季度继续上升。既然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企稳向好的局面,我们就应该腾出更多的精力,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的力度,把短期调控政策和中长期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政府相关部门应更多考虑调整结构,促使我国经济尽可能快的转型为可持续的集约型状态。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政府未来在结构调整方面,应当如何做?

      贾康:进行结构调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更加强调和注重通过经济手段来调节,如果只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的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作用比较有限。

      在税制方面,要达到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的目的,我认为需要充分利用资源税、消费税、环境税加以区别对待措施。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资源要素的相对价格都应该上调,从而使各方面更加珍惜资源,节约使用初级产品,刺激各种主体千方百计地开发节能减耗的工艺、产品和技术。从长远来看,这个经济杠杆不但要用,而且要用好、用充分。

      上海证券报: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投资高位增长,消费则一直比较平稳,您觉得应如何才能把内需的结构调整好?

      贾康:其实4万亿投资本身也是有优化结构作用的,它投向七大方面,包括基础设施、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生态保护、自主创新和科教文卫。所有这些事项,都是在经济结构上推进优化的。并且4万亿投资对消费也有拉动作用,40%左右比重的投资会转为消费。

      在4万亿之外,调整内需结构则应注重合理促进消费,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并通过社保体系建设,消除社会成员消费方面的后顾之忧。

      上海证券报:经过一年多的实施,您认为4万亿投资计划在明年更应该侧重哪些方面?

      贾康:我认为需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继续保民生,改进社会保障;二是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新能源;三是要努力运用多种方式拉动社会、民间投资;四是要把运用经济手段调结构、促方式转变放在更突出位置。还有,就是要把施工质量保证好。目前,各地按照各自的偏好,都想把自己认为最应该开工的项目列入“4万亿的项目单”。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对各个项目加以认真选择,做好可行性研究,切实加强施工监管,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益和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