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联储正在采取一种“明紧暗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在本周的议息会议后,美联储几乎完全“拷贝”了前一次例会的政策声明。不仅如此,当局还通过“微调”传出信号:不会仅凭一两个月的强劲GDP数据就加息。
昨日开会的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也加入了美联储的行列,继续保持宽松政策基调,英国更进一步扩大了量化宽松的规模。而日本、中国以及泰国等国官员也再次确认,将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复苏更乐观
与9月底的前一次例会时相比,美联储眼下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似乎更加乐观了一些。在4日的声明中,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表示,自9月份议息会议以来收集到的信息显示,经济活动已持续上升。
在用词上,美联储对家庭开支的描述有所调整,由之前的“逐渐稳定”换成了“正在扩张”。不过,最近的一些重要指标也显示,现在还远没有到懈怠的时候。
上月底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个人消费开支创9个月来最大降幅,表明随着政府刺激措施逐步结束,民间消费依然疲弱不振。另外,本周五的非农就业报告可能会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可能达到9.9%的26年新高。
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多数认为,美联储至少要到明年年中前后才会开始考虑加息。而本周的议息结果,只是进一步强化了“宁晚勿早”的预期。
拷贝不走样
一眼看上去,美联储周三的政策声明几乎完全复制了一个多月前的版本。但细细读来,还是能看到其中的微小调整。
第一个微调是在数字上调整,美联储减少了收购机构债的规模,这也引发了对于当局是否在考虑启动退出策略的猜测。
美联储宣布,计划中的机构债购买规模将从原定的2000亿美元削减至1750亿美元。在一些人看来,这次缩减资产收购似乎是美联储发出的一个温和预警,即提醒投资人谨记美联储将会逐步减少各种非常规政策措施。
但多数分析师认为,减少收购机构债的举动,不应被解读为退出策略的开始。美联储已表示,减少收购机构债,是因为目前市场上房利美和房地美出售的机构债数量有限。渣打银行的分析师赛门斯认为,美联储减少购买机构债,更多是一个“技术性”的措施,而不是表明量化宽松的结束。
相比之下,另一个措辞上的调整更为不易察觉,但其中隐含的政策含义却更耐人寻味。在4日的声明中,美联储在解释为何要继续“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超低利率”时,给出了三个依据:较低的资源使用率、通胀趋势不明显以及稳定的通胀预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似乎是美联储在暗示,只考虑经济恢复增长,还不足以说服当局启动加息,还得考虑就业和通胀的因素。
多家央行继续维持宽松政策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美联储给出上述三个条件,也是为了表明,长期维持超低利率也是有前提的,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美联储的潜台词可能是:如果资源使用率快速提升、通胀压力明显抬头或是通胀预期大幅上升,美联储可能放弃“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超低利率”的立场。
在4日的政策声明公布后,利率期货市场交易商降低了对美联储在明年上半年启动加息的预期,美元汇价大幅走低。
相比之下,股市对美联储的决议反应较为冷淡。4日当天的美股涨跌互现,而昨日的欧洲和亚太市场走势也不尽一致。亚太市场多数走低,但跌幅并不大,中国香港股市跌0.6%,日本股市收低1.3%。欧洲三大股市昨日中盘跌幅在0.5%左右。
在美联储议息次日,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也公布了最新利率决定。两家央行5日都宣布,继续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不变,分别为1.0%和0.5%。英国央行还宣布,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增加收购250亿英镑的债券。
多个其他央行也发出了继续维持宽松政策的信号。日本央行昨日公布的前一次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多数决策者仍认为,央行需“耐心”维持极度宽松的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5日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泰国央行行长塔利莎昨日则表示,泰国央行今年预计不会加息。印尼央行4日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甚至连此前因债务危机而被迫大幅加息的冰岛,昨日也宣布降息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