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遭到普遍质疑,改革之声此起彼伏。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要求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制定清晰、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逐步确立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相适应的货币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从目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情况看,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路径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发展阶段和三个关键环节”。
一个核心:
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是要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投融资和资本市场循环流通机制,解决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相匹配、不相协调的问题,打造出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化货币,使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两个发展阶段:
我们应该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采取“两步走”实现上述目标。
第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是,争取利用8-1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在2020年前后,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周边化及进入准区域化,使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和区域内最主要的结算和投资货币。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的路径应遵循“先国内、后国外,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我们可考虑以下的路径:即先整合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货币,然后在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内逐步谋求和国外货币的合作,时机成熟后,可以继续拓展到东盟10+3,即将日本、韩国纳入其中。
第二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是,在实现了第一阶段目标后再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2030年前后,彻底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世界经济中最主要的贸易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
从实践看,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更加重要,也更加紧迫。只有实现了人民币的周边化和区域化,实现了人民币的结算和投资功能,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储备货币地位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三个关键环节:
从理论上讲,国际化货币必须具备结算、投资和储备的功能。从三者的关系上看,只有该种货币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被广泛使用,并同时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各种金融交易,实现套期保值或投资盈利,该货币才能被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因此,人民币若想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能够同时在贸易和投资交易中被广泛使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 必须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扩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规模;二是要在投融资领域增加人民币的使用;三是要打通人民币在金融投资领域的流通渠道。此外,让货币互换协议发挥更大作用、提升我国在IMF中的地位以及加强对跨境人民币流动的风险防范,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重点通过四个方面构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包括降低交易成本,设计有效的人民币清算体系,疏通人民币回流渠道,建立政府间的合作和交流机制等。
二是扩大在对外援助、贷款和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人民币的使用。东道国获得的人民币资金不仅可以直接在中国购买经济发展或投资设厂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可以通过双边的协商,在指定的中国境内银行开设账户投资保值,其所获收益可用于未来的贷款偿付。由于借款和购买都大比例使用了人民币,此举既能够消化我国的产能过剩和布局新兴市场,也可增加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
三是建立健全成熟开放的资本市场,扩大人民币在金融投资领域的使用。如将香港打造成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打通人民币投资渠道。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的目标是培养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交易的习惯,与国际贸易中使用的人民币形成良性互动。
四是将互换协议从紧急救援模式转化为日常支援模式,更有效地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