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外汇分析师从未像近两个月来这样关注货币政策走向,而这种关注度在11月5日达到顶点。这一天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先后发布利率决定,如市场预期,均维持原有利率。
在一些国家维持原有低利率的同时,澳大利亚、挪威等一些国家则改变宽松货币政策的方向,这令全球货币政策走势更为扑朔迷离,货币政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向左还是向右的两难选择。
维持
北京时间11月5日凌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维持0-0.25%的基准利率区间不变。晚间,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也同样宣布了维持0.5%和1.0%利率不变的消息。
此举符合市场的普遍预期。至此,作为全球主要的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英国在货币政策选择上仍坚持一年来的方向。美联储维持其现有超低利率时间已接近一年,而欧洲央行维持时间也有半年。
“近期全球经济暂露复苏苗头,但内生动力仍然不强,未来可持续反弹仍是未知,这是这几个主要经济体仍选择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所长张宇燕说。
松动
不过,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宽松货币政策并非“铁板一块”,全球在刺激经济退出时机上也没有选择“同进同退”。过去一个月内,一些国家的央行已开始试探性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10月6日澳大利亚央行率先加息,向全球发出紧缩信号。一个月来,澳大利亚央行已是第二次加息,除澳大利亚外,以色列、挪威等国也分别加息25个基点。
即便是在美国和欧洲内部,虽然都仍坚持了低利率,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国家一年来出台的一些非常规政策措施已呈现逐步弱化的迹象。
尽管美联储此次未就退出提供任何线索,但美联储宣布的“机构债购买规模将从原定的2000亿美元削减至1750亿美元”的决定,被一些分析人士看做是美联储刺激经济非常规政策措施的减弱信号。
两难
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前景的极度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令货币政策走向变得模糊,并在一段时间内都陷入两难困境。
经济学家存有这样的担忧,宽松货币政策若退出过早,可能会葬送经济复苏的前景,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则又会给市场带来过多流动性,加大未来全球通胀压力。
张宇燕认为,美联储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不会选择上调利率,但超低利率又会造成美元的继续走弱,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现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有200万亿美元,80%都是衍生金融产品,而衍生金融产品对利率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一旦利率提升甚至仅仅是一个暗示都有可能引发金融系统的内爆,但维持低利率又会面临美元的继续下跌。”张宇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