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8:书评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1 1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浦捷:“双重视焦”体现二元视角
    “我使用黄色是有文化针对性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浦捷:“双重视焦”体现二元视角
    2009年1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头是她
      没问题
      城市《装置》
      书简《装置》
      ⊙本报记者 邱家和

      

      近日在上海香格纳画廊H空间刚刚落幕的浦捷个展《今日·上海》,所展出的作品来自前不久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向前看, 向后看——浦捷个展》,其中大多属于柠檬黄系列,反映了艺术家近年在绘画领域的新探索。

      浦捷说:柠檬黄色调还是当下最流行的色彩,它可以凸现我们这个时代那种轻透、流行和性感的时尚。

      黄色有文化针对性

      浦捷的作品喜欢使用红黄蓝三原色中的一种色调,而他的近期作品,似乎都用黄色,他冠名为“柠檬黄系列”。他说,对观念艺术而言,每一种元素如材料、造型、色彩、图式等,都是有意义的。他用黄色,就是针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商业化潮流中色情文化的无孔不入与空前繁荣。

      他的绘画作品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乍一看就很浅显的图像后面,还有一层更深层面的图像。这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作“双重视焦”。对此,他说: “我的二元视角观念是为当下中国文化双重交复的现象作出视角性的表达,它重叠的是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共产主义的理念与现当代商品文化”。同时,他也承认,这是他个人经历的写照:“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接受‘无产阶级革命观念’的教育,可到了大学和研究生,我接受的却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教育,我经历的是如此不同的两个时代,我感觉我的生活就像是一个‘悖论’。”

      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画画,包括在宁夏工作时也是如此。80年代末回上海后,他在进M50搞工作室的艺术家中是最早的一批。在艺术探索中他始终在考虑什么是当代艺术。他意识到,当代艺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基础,那就是随着中国商业文化的日益发达,视觉文化也日益发达。因此他认为关键是视觉语言的创新,这是中国文化发展最重要的,也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刻意避开已经驾轻就熟的学院派的直接画法,而创造“双重视焦”的原因。

      他的创作难度很高,颜料的厚薄、用笔的轻重都会影响画面的效果,画的时间会很长,还不能有改动,必须一次成功。他透露,展览中16米×3米的8联画“她和她和他”,先后画了7个月。

      浦捷说:中国的现代化,事实上是现代物质和现代文化的双重构建,其关键就是始终具有反省的思考,这是一切文化的原动力,它正如当下世界各国对现代城市思考。

      用木块做装置

      除了绘画他也做装置。他在宁夏做的第一个作品的就是装置。回上海后用木方直接开出来的木块来表现建筑。2000年,由王林策展的“中国当代文献展”在上海举办,其中就有他的装置作品《地球游戏》。他认为,这个作品实际上反映了全球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经济欲望,人性的矛盾体,这些问题,在上海这个城市尤其突出。他还指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变化,是真正的又一次“文化革命”,如果说“文革”是从内心改造人,那么这一次是从“肉体”改造人,将你全变了样。他的作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之后在南京、北京,还有法兰克福、伦敦做了多次展览。这些展览的作品都是用同样的材料表达同样的观念与感觉,而且都是在展览现场,根据当地的空间度身定制。

      这几年他还做了木材的装置“中国简书”系列,体量也比较大。他说,简书是中国化的元素,一看就是中国的,用它来做中国地图,让观众由此产生自己的想象:从中国的竹简到现代的城市与建筑,让观众联想到当代中国面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联想到他们各自在这种变化中的不同经历。这是与《地区游戏》的建筑系列相似的主题,也是探讨中国现代化带来的问题。

      浦捷说:媒体的客观性、公正性、学术性、事实上是当今全球文化的普遍问题,这一现象的发展,其结果必将使艺术走向反面,为商业为媒体为某个中心服务将会成为艺术的最终选择。

      让意大利人策展

      浦捷的展览大多数在国外展出。据他透露,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也主要是欧美、东南亚的藏家,这几年才开始有中国的收藏家。明年他还将在美国洛杉矶美术馆与好莱坞美术馆要做展览。在今日美术馆的展览,策展人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当代美术馆的主席Lorenzo Sassoli de Bianchi。这也说明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红火。他觉得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的展览就反响很好:这是上海的艺术家第一个在北京美术馆做个展,而北京的艺术家都是用学院派的语言做当代,许多人从欧洲坐飞机赶过来,展览还吸引了许多年轻人。

      当然,他觉得Lorenzo的学问比较客观,相形之下,中国的艺术批评却还未成熟。他指出,中国学术界30年来反反复复,最擅长的是赶时髦,像许多城市一样可以一夜之间焕然一新,非常表面化,许多批评家的批评从文字到文字,不是视觉艺术的专业批评。

      个人简介

      浦捷,1959年生于上海。198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2000年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如今生活工作在上海。近年来参加的展览有:今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的《向前看,向后看——浦捷个展》,在东京现代美术馆的《记忆与见证——浦捷个人艺术展》,2005年伯尔尼美术博物馆的《麻将》;2003年汉堡历史博物馆的《来自世界沿海城市的当代国际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