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专场,在今天的拍卖场上已非罕见。那些藏家专场,往往选取藏家众多藏品中珍罕难得的精华,不但倾注了藏家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更凝聚了藏家多年乃至一生的心血和智慧,成为拍卖场上可遇不可求的盛会。
不过细分起来,藏家专场还是各有千秋:有的拍卖公司推出的藏家专场,只是藏家的个人结集,拍品本身既无主题,相互之间也无逻辑关系;相形之下,其中的优秀者则是一些主题收藏,如本刊前不久报道的嘉德秋拍推出的“世博”专拍,令人刮目相看;而最难得的则是今天本版所报道的两种:一种如嘉德的“传承与变革”专场,几乎还原了晚清民国的书画历史;还有一种是香港佳士得的“珍古堂”重要中国家具珍专场,寥寥13件拍品就足以体现中国古典家具的类型的典范。
艺术品市场最基础的功能是交易、流通,但同时也具有价值发现的功能,而其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为优秀的藏家提供了系统收藏精品的机会。有了这样的机会,才促使有心的藏家穷其一身的财力、精力与智慧、才华,通过系统的主题收藏,让艺术品经过系统的整合焕发出新的价值,并使艺术界、学术界乃至社会公众重新认识这些藏品的文化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更是不乏这样的例子——私人收藏成为公共美术馆博物馆的基础,甚至成为艺术史的学术基石。
从艺术市场的行业联链看:在由艺术家(或古代工匠)→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古董行)、拍卖行→收藏家的诸多环节中,藏家处在这个链条上的末端。也许正是因此让许多人把藏家混同于普通的消费者,当作行业价值链条上的消极的接受者。殊不知,藏家也是艺术价值发现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们的发现并不比艺术家、策展人与经纪人逊色。
由此观之,如何为藏家的价值发现提供专业而全方位的服务,势必成为从事艺术行业的每个人都面临的课题。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拍卖市场正在经历一种转型,从以拍卖公司(供应方)为主的卖方市场向以收藏家(需求方)为主的买方市场转型,转型的关键如何围绕藏家对价值发现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今年秋拍这两个藏家专场就是一种信号,标志着市场的成熟,也预示了未来艺术市场竞争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