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8:书评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1 1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版:艺术财经
    张丁元:
    后危机时代全球市场看亚洲
    市场核心价值
    在变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核心价值在变化
    2009年1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本报记者 邱家和

      

      本刊的“市场观察”最近一直在讨论“新买家”,这一期又将集中讨论新买家,因为本期的专题报道,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艺术市场,乃至于包括美术馆等非商业机构在内的整个艺术行业链,都在发生变化。

      何以见得?以本刊第三版“焦点”版反映的现象而言,私人收藏进入国家美术馆的殿堂做“红色经典”的主题展览,既正面反映了新买家的实力、眼力与魄力,也反映了以上海美术馆为代表的国家美术馆对私人藏家的态度的变化。

      正如展览的策展人,身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院与学术一部主任的陈履生所指出的,这个展览所涉及的藏品虽然是私人的,却足以与省市级美术馆的同类收藏相媲美,可以作为国家美术馆同类收藏的补充。为此,他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对这批藏品进行了学术梳理。

      本刊第四版“专题版”,重点报道的则是京、港两家顶级拍卖公司推出的两个别具特色的“藏家专场”,其别具特色之处,在于一个用300多件规模宏富的书画藏品,再现了晚清民国之交的美术史,另一个则用13件精品,代表了中国古典家具的工艺巅峰。这些收藏,都是出自老一代收藏家之手,凝聚了那些藏家毕生的心血。这样的收藏专场,是拍卖公司为新买家提供的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也是为新买家提供的一种榜样。

      一面是美术馆,一面是拍卖行,大家都把目标瞄准藏家。这就是艺术市场乃至整个艺术圈在发生的变化,即形成一个围绕着收藏家为核心的服务链,或者说是一个价值发现的链条。

      撇开像佳士得这样的国际拍卖公司不说,这些做法对于内地的美术馆、画廊与拍卖行尤其重要,因为中国刚刚进入商业社会,许多艺术机构乃至拍卖公司都是从过去的事业单位转型过来的,他们习惯的是坐北朝南、以我为主的思维定式,要真正放下架子,做到以藏家为中心,把“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还是需要不断革新与探索的勇气的。尤其是国家美术馆,一方面带着政府衙门的习气,一方面又标榜非商业性机构的学术的纯洁,往往把许多为藏家服务、从而有利于艺术行业链与艺术气氛的工作放弃了。

      其实,正如本刊所报道的,美术馆做好美术馆的“私人藏品”展,拍卖行做好拍卖行的“藏家专拍”,只要工作做得到位、专业,藏家就能得到专业的服务,就会如鱼得水,不仅有利于艺术市场的活跃,也有利于艺术品质与学术价值的发现与提升。这样,就能真正实现中国艺术市场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