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冲击3200点时有点犹豫,地产、金融等主流权重板块出现回调,而消费类、重组类股票表现突出。
风格指数分化明显
从盘面看,市场进入了非主流板块的表现时间,投资风格指数分化明显。小盘与中盘指数涨幅幅居前,指数涨跌聚集效应非常明显,中高市盈率指数明显领先低市盈率指数,微利股、亏损股表现明显好于绩优股。从概念指数方面考察,稀缺资源、小盘绩优、摘帽、含B 股的A 股、节能减排、超跌等板块位居前列,而物联网、智能电网、3G、大订单、基金增仓等概念板块本月并未得到资金更多的青睐。以消费类为代表的非周期性行业和以ST为代表的重组板块在短期有较好表现,存在以下内在逻辑:
首先,从10月经济数据看到,在投资增速低于市场预期的同时,消费的增长却高于市场预期。10月消费同比增长16.2%,比上个月加快0.7 个百分点,特别是汽车类增长43.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4%,同比、环比都大幅增长,相关板块的市场表现也更加突出。
其次,从业绩和估值看,消费类股票在上一轮行情中涨幅低于指数,有补涨的要求,而从业绩看,三季度增长较快的还是医药、家电、零售食品、交通、交运等行业净利润环比改善趋势明显,而二季度曾对净利润增长正向贡献率较大的金融服务、化工、房地产等主流板块三季度环比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再次,从时间窗口看,岁末年初都是上市公司的重组密集期。有关统计显示,10月12日至11月12日的1个月时间,沪深两市就有近70家上市公司公告了重大资产重组。B股大涨、创业板推出,市场资金都乘机炒作。重组概念的低价股、具有扭亏ST股成为市场热点。
布局“内需” 兼顾“主题”
个人认为,目前市场的震荡属于强势调整的性质。尽管对权重板块的担忧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但走出调整的趋势不会改变。10月宏观数据表明,投资小幅回落、消费平稳增长、出口降幅收窄的格局基本形成,三驾马车回归均衡,促进4季度GDP的增长可超10%。市场对投资虽然比较敏感,但回归常态的小幅下降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来消化。我们看到,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说明市场化的民间投资开始启动,而且房地产投资能带动更多的中游行业,积极意义不可小视。对于资金面,微调是不可避免,但适度宽松的性质不会改变,以前积存下的流动性,新增的超GDP增长需要的货币发行,M1超M2的结构改善,都显示只要管理层调节好股票供给,市场的流动性就会保障。
在操作策略上,长期布局金融、地产等主流板块应该没什么问题,因为这些行业还在起主导作用。但短期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围绕内需型行业来布局,因为这是由当前经济增长的模式决定的,有色,煤炭,房地产等周期性行业短期相对谨慎的态度。在内需型行业中,我们重点看好内需外需复苏交集的行业,包括汽车,工程机械,造纸,家电,通讯设备等。同时对于三季报超预期的行业,可能蕴含着盈利预测进一步上调的空间,看好电力、保险、旅游综合、包装印刷、银行、电气设备等行业。
在主题投资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的角度予以关注:一是关注能源价格改革受益行业,年底以前,国内电、气、水等资源价格改革有望加速,电网、中西部火电、水务、油气开采,智能电网设备、中西部水电、天然气代理商和运输设备制造商、煤头尿素等行业有望受益;二是奥巴马首度访华,或将引发围绕新能源和迪士尼的投资机会;三是未来两个月将是全球各国低碳经济刺激政策密集发布期,我国也可能密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智能电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依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