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1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财富眼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财富眼
    危机不远处:通胀“狼来了”
    通胀隐忧下的应对之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胀隐忧下的应对之道
    2009年1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涂艳 ○编辑 金苹苹
      ⊙记者 涂艳 ○编辑 金苹苹

      

      回首去年全球陷入严重经济危机的时刻,恐怕很多人都难以预料:短短一年时间后,当复苏的苗头甫一出现,对于通胀的忧虑也会随之到来。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0 月份我国CPI同比下降0.5%,虽然还在负值区间徘徊,但是市场对11月份 CPI 同比增长率将由负转正,2010 年出现通胀压力的预期日渐明显。

      通胀“魅影”重现?

      尽管对通胀还存在争论,但市场对通胀存在强烈的预期是一致的。这种预期,也通过各种方式在理财市场得以体现。

      敏感的商品市场充当了先行者。今年以来,各类大宗商品的走牛似乎就预示了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心。随后,商品价格的暴涨更是推升了市场对通胀的预期。

      近期,在美元走软的刺激下,黄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表现非常抢眼,而理财市场也日益出现对大宗商品的“青睐”。

      最近一段时期,大宗商品和贵金属成为各路资金的追逐热点,理财产品近期也呈现加速流入大宗商品市场的趋势。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宗商品挂钩的结构类理财产品数量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分别为8款、10款和24款,呈逐季递增态势,尤其是第三季度的增幅更是达到了140%。

      不仅如此,银行对于加息的预期,也开始改变部分产品的投资期限。近日,“短期产品”、“防加息”成为了理财市场中的关键词。交行上海分行一位产品经理透露:“为了应对明年初可能到来的加息,各家银行近日将一年期甚至半年期的产品往后搁置。”原来,他所说的搁置是为了给1个月和3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让路,他分析,如果明年通胀预期强烈以致央行采取加息动作,那么现在购买长期理财产品或放入银行做定存必然会有利息损失。

      提前布局应对通胀

      虽然通胀真正来临的时间暂未定格,但其即将到来的预期几已成为共识,而资产的泡沫最终将传导至个人投资者身上,而为了防止口袋缩水,提前布局才是明智之举。

      众多机构认为,通胀预期会影响不同品种的投资价值,也会影响消费决策的机会成本,在温和通胀阶段,资本市场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品种。

      彭博社的一则数据显示:在温和通胀阶段,股票市场中的周期性行业如能源、原材料和金融等板块的机会较多,表现均强于大市;而弹性较小的生活必需品、医药等板块表现则相对较差。

      此外,大宗商品作为上游原材料,除了本身的稀缺性,金融属性也异常强烈。广发证券分析指出,今年11月至明年如果CPI转正,石油、煤炭、和有色等相关采掘行业将在通胀预期下有更好的表现,因此值得投资者关注。

      对于抵御通胀的另一大类资产——房产,通胀何时到来也是让普通购房者和投资者异常纠结的问题。对此,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近日的一个政策研讨会上表示,消费者不能因为通货膨胀的因素而抢购房子。虽然房价对于通胀的影响已经日渐明显,但是基于通胀预期最终落实,明年信贷政策或将有所缩紧,房价亦有回调的空间,专家建议购房者静待时机,年内“冬眠”最佳。

      而作为“天然货币”的黄金,基于其千百年来的货币与金属的双重属性,它的保值及抵御通胀的功能也深入人心。进入11月以来,几乎每日都会传来国际金价创下新高的振奋消息,但是FX168研究部总经理李骏却提醒投资人:“此轮金价的上涨更直接受到了美元贬值和国际上通胀预期的刺激,但是经过连续上涨的黄金市场,短期回调的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对此,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经理宋钰勤也表示,中国投资者实际投资中的黄金资产占比达7.85%,属国际正常水平。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专家也认为未必要将黄金看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投资,实物金投资较适合有条件的中产以上家庭,即便要借其对抗通胀,投资黄金也不急在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