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1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机构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机构动向
    海峡难隔热情 天堑飞架通途 MOU签署推高大陆银行赴台热
    外资行存贷比达标
    喜忧参半
    台湾保险公司“北上”淘金或加速
    创造财富,必须“鲜”人一步
    预判准确 业绩领先 份额飙升 一批小基金脱颖而出
    或成2009年赢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台湾保险公司“北上”淘金或加速
    2009年1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本土保险市场的饱和令多数台资保险公司决意转战大陆淘金,而本周正式签署的《海峡两岸保险业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被业内解读为两岸保险市场互动加速的催化剂。

      根据该备忘录,两岸保险监管机构将在信息交换、机构设立、人员培训和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最先落实的合作可能会是两岸实现代查勘、代定损和代索赔,至于市场人士关心的大陆保险公司是否赴台投资股市或实现IPO,则短期内恐难成行。

      北上之旅或加速

      让业内人士所熟知的是,2000年开始,“同文同种”的台湾大批保险精英来大陆淘金的热闹场面。不下数十位台湾保险业中高层被调派或高薪挖来筹备大陆一线城市的合资寿险公司,他们所带来的培训、销售及管理模式常被冠以“台湾模式”之称,并被随后进入的外资寿险拿来仿效。

      人才预热之后,机构纷至沓来。国泰人寿率先获批来沪淘金,令诸多台资保险公司艳羡不已。按照一位台资保险公司管理人士的说法,台湾保险市场已趋饱和,加上多头竞争激烈,已使本土保险市场淘金空间受挤。利润微薄之下,必然要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为何倾向北上之旅?来自相关调研机构的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台湾市场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5.7%,而大陆的这一数据为2.9%;台湾平均每个人所交的保险费是2628美元,而大陆的这一数据为70美元。显然,投保率较低的大陆市场到处蕴藏着商机。

      与其他外资入场条件一样,台资险企在大陆设立机构也须符合“5、3、2”要求(提出设立公司申请前总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已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目前已有一批台资险企达标,市场人士预计,随着备忘录的签署,排队递交申请以及监管审批放行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

      南下投资暂不考虑

      与台资险企争相“登陆”淘金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大陆保险公司的“按兵不动”。“据我所知,目前这边还没有保险公司去台湾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郝演苏教授对记者说。

      一家中资保险公司人士直言:台湾市场发展空间不大,国泰、南山、新光三大寿险公司已占据当地市场近八成份额,市场饱和度偏高,人均拥有两张保单,在此背景下,“外来和尚就更难念经了”。

      当被问及短期内是否赴台投资或IPO,该人士摇头说,短期内没有想法。“台湾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如香港,另外,我们也对这个市场不够了解。在未来监管允许的条件下,如果有合适的并购同业的机会,我们可能会考虑。”

      在郝演苏看来,备忘录签署后,最先被落实的将是两岸保险业实现保险服务相互代理。“两岸直航开通后,商务、旅游人士往来更趋频繁,两岸保险公司之间在保险服务上实现相互代理,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