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1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机构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机构动向
    海峡难隔热情 天堑飞架通途 MOU签署推高大陆银行赴台热
    外资行存贷比达标
    喜忧参半
    台湾保险公司“北上”淘金或加速
    创造财富,必须“鲜”人一步
    预判准确 业绩领先 份额飙升 一批小基金脱颖而出
    或成2009年赢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行存贷比达标喜忧参半
    2009年1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陈羽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陈羽

      

      监管部门曾于2006年时要求,外资银行应于2011年12月31日前将存贷比降至75%以下,即给外资银行5年的缓冲期。现在当年约定的5年的宽限期已经过半,外资银行存贷比的情况喜忧参半。

      所谓存贷比是指银行贷款总额和存款总额之比,从抵抗风险的角度看,存贷比不宜过高,按照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存贷比不应超过75%。银监会于2006年11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就相关问题作了公告。公告显示,外国银行分行改制的由其总行单独出资的外商独资银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施行前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于2011年12月31日前达到“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

      某外资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外资银行中,除了花旗、汇丰几家在华规模稍大的银行的存贷比达标,其他基本上都没有达标。此前渣打银行大中华区主席曾璟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整个集团的存贷比目前是70%多,渣打中国按照中国存贷比计算方法,目前也降到了70%多,符合中国的监管指标。而如果用世界的存贷比算法,渣打中国是50%多。

      而一些中小型外资银行则正在达标的路上奋力奔走。友利银行新近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该银行的存贷比已经缩小为149%,而2008年底,友利(中国)的存贷比为249%。友利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一直将扩大存款规模作为主要的营业目标,因此有信心在2011年前达到75%的存贷比,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

      业内人士解释,外资银行贷款资金的主要来源一度是向母行或境内同行拆借,因此造成了存贷比很高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年初同业拆借成本升高,部分外资银行难堪重负,归还同业拆借的资金,曾经一度出现资本金下滑的情况。”

      或是受到存贷比这一红线的约束,今年外资银行的贷款热情并不高。央行近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2009年前三季度外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额减少了65亿元,而去年前三季度外资金融机构新增的人民币贷款为850亿元。

      上述外资银行人士也称,今年贷款业务发展得很少,有部分是对老客户的追加贷款,新拓展的贷款很少,“好像除了渣打银行今年推出的无抵押小额贷款算是一个亮点,但是也只是小打小闹,总规模不大。”

      与此相反,外资银行吸收存款以及代客理财的热情则较以前升温。一方面是对企业客户存款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个人业务,包括对高端客户理财的重视,以及人民币借记卡的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