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1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要闻
    关注低碳对中国经济转型之挑战
    评级新规出炉 基金未满三年不能参评
    唐双宁称经济真正走向复苏
    需要“五次拉动”
    厉以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至少可维持半年
    多国交易所献策创业板
    高成长性公司最受欢迎
    华盛天龙创业板IPO过关 三英焊业被否
    华谊王氏兄弟登顶创业板富豪榜
    深圳证监局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监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关注低碳对中国经济转型之挑战
    2009年1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美国总统访华。中美对碳排放的态度,不仅会影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进程,对中国说来,碳排放问题对未来经济转型,特别是投资与消费结构的转型,会构成更大挑战

      □作者 亚夫

      作者系

      本报首席编辑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中美之间有个重要议题与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有关。作为对全球事务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美两国对碳排放的态度,不仅会影响会议进程,也将决定会议的成果。但相对说来,碳排放问题对中国经济特别是未来投资与消费结构的转型,会有更大挑战。

      对此,中方的态度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发达国家应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原则和“巴厘路线图”提出的要求,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减排,同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转让技术,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发展中国家也应该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国将继续采取强有力措施,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同各方一道推动哥本哈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而美方的态度,诚如奥巴马所言,美国意识到有更多工作要做。这包括努力在哥本哈根取得成功。奥巴马表示,所有国家都必须承担其责任。那些排放量名列前茅的国家,包括美国,必须制定明确的减排目标。奥巴马称,发展中国家必须在财政和技术的支持下采取实质行动减少排放。对于各国在国内采取的行动,必须保持透明度和建立问责制。

      话说得很技巧,但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对现有的生产结构、生活结构,尤其是外贸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都将会造成更大冲击。因此,一方面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挑战对未来经济转型的广泛影响。

      首先从外贸层面看,推行低碳经济将直接加大外贸企业的生产成本,对外贸出口造成直接冲击。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多年来承接了大部分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高碳排放生产线。一方面这些生产线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产品,减轻了发达国家的碳负荷,另一方面这些生产线排放的碳污染又滞留在中国,造成了中国的碳排放问题。

      现在,这些生产线第一要面临停产、转产问题,第二面临低碳技术改造问题,第三面临生产产品的碳排放评估问题,如果发达国家不承担相应的历史责任,对中国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那么中国的外贸不仅在生产环节,而且在贸易环节,都将面临重重障碍,甚至成为以低碳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牺牲品。这是特别不能接受、特别要警惕的。

      其次从投资环节看,推行低碳经济也将对现有的基础设施,包括生产设施、生活设施与其他社会设施,提出更为严格的环境要求,这对原有的投资结构与未来的投资结构,都将构成直接冲击。为什么呢?因为,近30年来,中国几乎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铺路架桥、造楼盖房。其中,无论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到各类设施的建造,考虑低碳经济因素的不是很多。

      这也难怪,当时还没有低碳经济的概念。现在,要对那些设施加以治理,一方面要有拆、有改,要有新的投入;另一方面,对于新项目又要有更为严格的环评要求。不仅如此,还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的角度加以综合考虑,因此,低碳经济的引入,决不是局部问题,而是要从理念到项目,全面影响中国未来的投资结构。

      另外,再从消费层面看,推行低碳经济更会对中国现有的消费结构造成全面冲击。为什么呢?因为低碳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更经济、更讲生活质量与消费性价比的经济。从生活理念、到消费行为、消费模式,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更高层次的消费经济。

      而中国目前的消费结构,无论是高端消费,还是中低端消费,都有浓郁的奢侈浪费成分。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休闲,无论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所作所为在许多方面都与低碳经济的基本精神是相违背的。如相当一部分新住房,奢侈浪费到了夸张的程度,与13亿人口所拥有的资源极不相称。在这种情况下,推行低碳经济,将对未来的消费升级明显会构成极大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外需拉动向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的方向转变。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引入低碳理念,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从中短期看,则要付出很大代价。为此,在为低碳经济叫好的同时,更需要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等方式,将低碳精神更有效地融入政策规划、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