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1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特别报道
    “楼花”炒作让杭州房市泡上加沫
    警惕楼市新泡沫:地方政府应有所为
    热钱“混迹”
    上海前十月豪宅成交翻番
    谁是炒房团下一个“目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楼花”炒作让杭州房市泡上加沫
    2009年1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兵兵 ○编辑 王晓华
    10万元买“购房权” 部分房价三个月涨三成

      【编者按】

      无论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怎样辩驳楼市尚未疯狂,一个楼市泡沫的重要标志已经重现于部分地方楼市——“炒房号”(香港市场称“炒楼花”)。这个在2005年和2007年楼市最疯狂时期于各地普遍出现、又在2008年销声匿迹的炒房手段,其再次浮出水面标志着一些地方楼市新一轮泡沫已经开始累积。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很强的市场,杭州等地的楼市泡沫绝不代表全国的情况。但即便是地方性的楼市泡沫,我们相信其中的信号和趋势同样值得关注,地方政府在应对投资泡沫时的及时监管之责尤其不可回避。

      ⊙记者 于兵兵 ○编辑 王晓华

      10万元一个房号

      2009年11月13至14日,40年罕见的强冷空气自北方南下,侵袭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地区,杨柳依依的江南天堂杭州同样未能幸免。人们裹紧了厚厚的棉衣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匆匆而过,却挡不住高楼背后,一浪高过一浪的楼市投资热情。

      “听说杭州的房子卖得太火了,一个房号最多可以炒到10万元。”为了求证上述坊间传闻,记者于上周末来到杭州做实地调查。

      14日早上10点左右,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市滨江区一个沿钱塘江畔而建的楼盘――水晶城。楼盘销售人员介绍,该楼盘一期已经全部售罄,目前在售的是二期房源,其中4、5、6栋也已经售出,可售的是7、8、9栋房源。“一共300多套房子,登记在案的意向客户有5000多人。没办法,我们最终可能只通知前面1000人在开盘时来选房。”这位销售人员介绍。

      而就在记者走出售楼处后,竟先后遇到3组不明来历的人士上前兜售房号。

      一位自称姓朱的先生表示,他弟弟拿到了水晶城9号楼一套89平方米的房子,现在不想要了,可以出让,并明确表示房号转让费10万元。而就在记者与朱先生聊天时,另一个自称姓孙的先生带着一位中年女子也走上前来,表示他公司领导(即这位中年女子)定了一套9号楼701室,本来是给子女结婚用的,现在也不打算要了,也可以出售,且房号转让费可以酌情下调。

      更有意思的是,一位自称是浙江大学教授的先生也上来和记者攀谈,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出售房号,但他称可以帮助记者向开发商“打打招呼”,看是否有房子可买,“这个好处费当然是要的,不过不一定那么多。”

      记者随后询问了开发商――杭州钱江房产公司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有这么多卖房号的?他的解释是:目前7、8、9栋楼还没有开盘选房,更谈不上房号转让的问题。那么5000多个登记的购房人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排名在前1000位,并有机会选房?对此,销售人员未给出明确的解释。也就是说,包括9号楼在内的3栋将售房源,是否已经有房源定出,消费者没有任何公开渠道可以查证。

      然而根据上述孙先生的介绍,他的房号是由“我们公司领导向开发商领导托了关系才拿到的。”随后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写有房号、单价和总价的纸条出示给记者,并表示可以马上带记者去签定金单。“你签不上这套房子的定金单就不给我钱好了。”孙先生信誓旦旦地说。

      一个并无多少看房人的售楼处,记者先后遇到三波兜售房号的人。而开发商方面虽然在门口竖上了禁止中介入内的牌子,但当这些明显并非买房的人多次出现在售楼处时,记者未看到有任何工作人员上前阻拦。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炒房号是楼市在投资热潮来临时,因投资者争抢房源而出现的一种短线投机方式。成都、上海等地都在2005年和2007年楼市火爆期出现过类似状况。“那时候上海一个房号可以炒到几十万,现在杭州10万元一个房号虽然没创历史纪录,但炒房号本身的兴起就是楼市进入泡沫期的重要标志。”上海一位房地产商表示。

      

      开发商的秘密

      房子卖得如此火爆在杭州并非个案。记者于13日晚走访了另一个楼盘——万家星城。这个位于杭州北部的楼盘,由当地大型房企滨江集团开发。虽然目前项目刚刚露出地面不久,周边配套也不甚完备,但楼盘销售已经到了极度火爆的程度。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可售的500套左右房源,已经有近7000人预定。和水晶城相比,万家星城甚至连是否按预约顺序通知选房都无法确定。“哪个开发商没有一些关系单位,可以说,这些房源基本上到不了普通购房者手中。”这位销售人员表示。

      然而,无论是5000人抢300套房还是7000人抢500套房,这些开发商的说法都无从证实。再加上炒房号者的助推渲染,2009年秋冬的杭州楼市弥漫着比盛夏酷暑还要炎热的气氛。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最新数据,10月杭州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创今年以来单月涨幅新高,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涨6.7%,二手房价格则同比上涨10.6%,涨幅首超两位数。从个别楼盘的价格看,这种上升趋势更加明显。比如水晶城二期的首批房源4、5、6栋,精装修价格为18000元/平方米,销售时间为今年8月。但到近期开盘的7、8、9栋,同样为精装修的房源,价格已经升到24000元/平方米。短短3个月的升幅已经超过30%。

      而在互联网上就万家星城18000元/平方米的开盘价格已经质疑很大的情况下,销售人员给记者报出的最新报价是22000元/平方米。当记者询问是否可以通过内部关系或买房号的方式认购一套房源时,销售人员称“如果22000元这个价格你能接受的话,还是有办法可以想的。”可见,无房可卖也许并非事实,开发商通过“放风”的方式向意向购房者寻找可能承受的房价最高点,以此确立最终的销售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