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的风险渐行渐远,通货膨胀的阴云则又逐渐浮上各国经济决策者的心头。 而“春江水暖鸭先知”,国际金融市场对于通胀预期的反应,显然要比各国央行早得多。伴随着美元指数击穿了75点的心理线,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指数全线飙升,金价冲破每盎司1100美元的关口。相应的,各国股市指数也纷纷在年度最高点附近徘徊。新兴市场如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甚至有创出新高的苗头。
这一轮金融市场价格的上涨,可以被解读为实体经济复苏的部分并不大,更多当归于去年金融危机之时各国纷纷联手干预采用的刺激经济方案。准确地说,市场主体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最近资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幕后推手。这种通胀预期的形成,给世界各国经济复苏之路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也给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美国最新公布的超过10%的失业率则更是给市场敲响了警钟:“滞胀”离我们并不遥远。正因为如此,政策的制定者则更应对资产价格所反映出的通胀预期加以重视,未雨绸缪,早作安排。
之前我在本栏中论述过,货币政策制定者不应干预资产价格,应该让“市场的回归市场”,以政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为而治”,减少对市场正常运作的影响。上述观点是针对基于市场交易者自身认知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非理性繁荣”而言。但是由于政府行为所造成的资产价格泡沫,则只能依据“谁制造,谁负责”的原则,由政府负责清除。因为政府政策所产生的泡沫,不是市场自身所能够消除的。原美联储董事米什金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说,政府应该对充裕流动性造成的资产泡沫加以干预,否则必将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日本长达将近20年的市场衰退,足以让我们警惕失控的资产泡沫破裂的后果。
在我国,央行要对资产价格中反映的通胀预期加以管理,才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向前。对央行而言,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巨大挑战。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特征,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除政府直接投资以外,房地产行业是对我国国民经济固定投资拉动最大的行业,为大量农村人口创造了就业机会,更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不可或缺的合作者。上述特殊性可以很好地解释,何以中国房地产行业不仅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岿然不动安如山”,而且随着危机的稍见和缓,还在迎来一波更为恢弘的上涨。
但是当下,我国政府和央行有必要对这个行业从根本上加以管制,遏制房地资产泡沫的进一步形成。否则,进一步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只会加剧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绝不能让一个行业绑架了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一旦市场参与者形成了一个房价只能单方向变动的预期,就会对金融系统风险的累积产生放大器的作用,由此使价格泡沫进一步膨胀。又由于房地产消费占我国居民收入比例大大超出欧美各国,加上我国高达80%的房屋自住比率,则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会对通货膨胀预期形成大推力。至此,一个正回馈机制将在房地产价格和居民通胀预期之间正式形成,其直接后果将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趋势明摆着,预计最早今年年底,最迟明年一季度末,我国的CPI环比将由负转正,留给政策干预的时间窗口已越来也窄了。央行应果断采取措施,打破上述的正反馈机制。要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政府关心当前房地场市场的泡沫情况,有决心更有能力调控这个市场。除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外,去年给予房地产行业的优惠政策应尽快终止。在收紧银行信贷的同时,利用税收等手段,严控房地产投机行为。当然,上述措施均为短期内的应急之手段。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要把其上升到宏观经济稳定的战略层面来认识。
当然,从长久来看,“堵”不如“疏”,这还需要通过深化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来分流集聚在房地产行业的投机性资本,使房地产市场最终回归正常发展的轨迹。 (作者系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