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8:车产业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1 2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4版:艺术财经·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4版:艺术财经·市场
    对流行风尚,刘建华反其道而行之
    孩子的笑容,是全球通用的——访印度艺术家沙希德·帕尔韦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孩子的笑容,是全球通用的——访印度艺术家沙希德·帕尔韦兹
    2009年1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沙希德和他的作品
      梦-丝网版画
      ⊙本报记者 邱家和

      

      位于上海M50的M艺术中心,11月21日推出印度艺术家的首次个展“梦幻世界”沙希德·帕尔韦兹上海展,展出其于近年内完成的油画、版画、综合材料最新作品共35件。身为独树一帜的儿童风格画艺术家,他与一般以宗教为中心的印度艺术家不同,将自身的感受作为表达的中心,以清晰纯真的视角来表现周围世界的一切,展现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展览开幕在即,记者对艺术家做了采访。

      儿童的纯真是灵魂

      沙希德透露,这次参展览的30多件作品基本上是今年画的,只有少数版画是前两年创作的。他说,在那些充满童趣的稚拙的画面里,他表现生活化的东西,是那些在生活中发生过的而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如《我的第一部单车》,表现读大学时积攒了许多钱买了一辆摩托车的心情,当时开着新车在每个亲友面前秀了一把,尽管时间过去了很久,但作品表达的正是这种喜悦。那是根据个人生活的积累表达对事物的印象,对环境的反应,其中的灵魂是儿童的纯真。

      他对儿童绘画的关注,不仅是受到其吸引,还进一步观察儿童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并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地吸收,不断地变化,变得更接近儿童绘画的方式。他也指出,他的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真正的儿童绘画不同,不仅表现对象不同,涉及的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一样,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看法也不一样,但其中的纯真则是不变的。如第一步单车虽然描述的是成人世界的事,但那种开心的感觉是真诚的。在另一幅作品中,他表现第一次触摸妻子,表达的也是这种纯真的感觉。

      蓝色的象鼻子带来灵感

      他还透露,选择儿童绘画作为个人的绘画语言,灵感来自一次谈话中偶然的发现。之前在学校里他尝试过其他东西,作品更像传统的印度版画。现在回想起来,在学校里每个学生都做同样的事,读硕士时导师鼓励他寻找自己的语言,也去了许多地方,直到临毕业时,有一次在画室里与导师聊天,谈到孩子画画,黑色的大象有蓝色鼻子,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画,回答是鼻子里吸了水,所以变成蓝色了。由此他得到启发,确定了儿童画的绘画语言。

      他十分注意观察儿童绘画的过程,每年会多次邀请孩子们一起到他的画室去举办活动,如让钥匙掉在地上,问孩子们为什么钥匙会掉在地上?如果没有重力会怎样?让孩子们以此为主题画画、讨论,从中寻找灵感。曾经做过800米的长卷,带到35个学校让孩子在上面绘画。他强调在采用儿童的思维与表达方式时,还是会有所不同,如有一幅画表现我与妻子间有一串肥皂泡连在一起,在儿童也许会用冰淇淋,而他则画了心,来表达他和妻子的感情。

      毕加索对他影响更大

      他还透露了一个特殊的消息:虽然他的绘画题材是世俗的生活,但他的人生观却有在印度强大的宗教信仰的毕竟:按照印度人的生活哲学,他们信仰佛教,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现实生活中有人对他使坏,他也不会冤冤相报,而是让神去惩罚他,因此他在作品中不会涉及罪恶与仇恨,只表达儿童的纯真。

      像所有的儿童画一样,他的作品在命名时都带有叙述性,不过他表示,但那只是一种线索,作品最终要表达的只是某种感觉。他认为在西方许多借用儿童绘画语言的大师中,毕加索对他的影响比米罗更大:他去过世界各地许多毕加索的博物馆去观摩。他也表示,其他欧洲艺术家、那些影响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东方的民间艺术也对他有影响;另外,印度的民间美术也有影响,如会把印度花布上的纹饰用在他的作品里。不过他强调不同的艺术家是不同的个体,艺术处理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毕加索是侧重物体的形,米罗氏侧重色彩,而他也许侧重材料。最突出的是印度绘画的影响:明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包括造型特点。但在线条上都是基于儿童的特点,是在研究儿童画的基础上形成的。

      他还表示,他的作品在欧洲、澳洲、美国巡展,受到许多国家的观众的喜爱,那是因为那些作品是本着真诚的态度,是完全真诚地呈现儿童的纯真,就像孩子的笑容,那是全球通用的。也许成人世界的微笑会有不同的含义,但对孩子来说笑只有一种意思:纯真地表达欢乐。

      ▲他的第一辆单车-布面丙烯

      由唇到心-布面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