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问题是一段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其实,对于金融风险控制与人们的认识有关。因此,有必要对国际金融危机与金融理论变迁之间的关系作一番梳理。
在1960年代初,美国学者发现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叫作金融压制的现象。金融压制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严格限制市场准入。实际上是由国有的大型金融机构实行垄断经营,限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二是,将实际利率压低为负值。通过以上两项措施,资金就被以负利率的形式拨给了政府指定的项目,这就是金融压制的主要内容。
金融压制带来的弊病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价格和数量进行管制的行为将扭曲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阻碍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金融资源被以优惠价格即负利率配置到低效率部门之后,引发了低效率部门的投资冲动;三是负利率加剧了通货膨胀的产生,从而为宏观经济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于是金融深化即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应运而生,此理论主要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其核心思想有两方面:第一,放开市场准入,鼓励金融机构充分竞争。第二,放开利率,使得金融资源能够根据利率水平的高低,更多地配置到高效率的部门。
金融自由化理论提出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推进金融自由化,以此来放开市场准入和利率限制。但随后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开始不断地爆发金融危机,这些现实状况无疑对金融自由化的思想提出了挑战,有人甚至将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罪于金融自由化。麦金农的答复是,发展中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并不是金融自由化本身,而是由于自由化的顺序有误。
与此同时,霍尔曼和斯帝格里斯等学者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重新强调了政府调控的作用。金融约束理论的提出,一方面是源于对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反思和质疑,另一方面是源自于对东亚奇迹的经验总结。斯帝格里斯认为只要条件具备,政府实行的适当的金融压制就可以自动地转变为金融约束。金融约束论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低水平且可预测的通货膨胀率。
金融约束论的核心就是适当地限制市场准入,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拥有特许权的价值;适度地限制利率水平,但仍然保持正利率水平。金融约束论的本质就是政府通过一系列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并且由银行和企业来分享这部分租金。金融约束论的主要依据是东亚奇迹的经验,即认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持续的经济增长来自于政府对市场的有效干预,通过适度的价格控制和行业准入限制,政府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合适的地方。
后来也有专家对金融约束论提出了质疑,因为金融约束论实际上隐含了几个假定条件。第一,政府是无私、有效率、且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的,因此它能够把资源正确地配置到最适合的地方。第二,银行是公正的,它在收到租金以后会主动与企业分享。第三,能够与银行分享租金的企业一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然而经过观察,大家发现事实恰恰相反。
随后出现了金融创新理论,该理论再次强调了市场的作用。金融创新理论的流行,一方面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对政府的作用产生了质疑。认为是政府失灵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克鲁格曼曾指出,东亚国家的高速增长依靠的是高投入而非效率的提高,因此是不可持续的。金融创新理论在发达国家较为流行,核心是强调市场的作用,反对政府对金融创新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
而金融安全网理论重新强调了政府的作用。主流的观点认为是市场失灵导致了这次的金融危机,比如金融创新过度,监管缺位,以及金融机构高薪等问题都被认为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我认为金融安全网的不健全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看,金融危机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没能够建立起健全的金融安全网。东亚国家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于政府职能错位造成的,东亚国家政府过多地替代市场进行了资源配置,而没有把金融安全网建立好。
从发达国家的角度看,实际上也是由于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没能够及时地调整和健全金融安全网,使得金融安全网存在漏洞,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2001年以后,美联储丧失了独立性,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比较复杂混乱,美联储身兼二职。金融体系的混业经营趋势在往前发展,但监管体制却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存款保险制度不健全,没有覆盖到非银行的金融机构。
综上,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必须加强金融安全网的建设,强化金融安全网的功能。只要把金融安全网建立起来了,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就可以放开,就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来提供金融服务。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