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专版
  • 5:观点·专栏
  • 6:公 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对话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2009 11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财经新闻
    业绩“忧郁症”困扰 全球股市现疲软信号
    日产加快布局中国市场
    与广州市政府签电动车发展备忘录
    中国经济增长点:
    一是城市化二是中西部崛起
    CPI“风生水起” 防通胀料成明年调控重点(上接1版)
    上海通用呼吁关注细分市场 出台汽车扶持新政
    特里谢提示“退出政策” 欧央行迈出第一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CPI“风生水起” 防通胀料成明年调控重点(上接1版)
    2009年11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接1版)

      

      CPI出现软肋

      中国经济承受通胀的压力极限在哪里?目前的数据是CPI上涨24%;

      中国经济承担通胀的耐力真的很坚强吗?现在的答案是否定的。

      张卓远提醒,目前由于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低收入群体对CPI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如果按照以前的思路,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因此,提高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保障民生,显得更为重要。

      一般而言,CPI在4%是最理想的,最好不要超过5%或6%。也许,明年不会有风险,但以后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的急速“放水”,当前M2的增速接近了1992年的水平,也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通胀的爆发期,虽然目前CPI还是负值,但以房地产价格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不断攀升,通胀来临似乎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期待明年温和调控

      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回顾这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调子:2006年是“从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2007年是“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是以防经济过热和防通货膨胀为目标的收缩型经济政策;2008年宏观经济定调中,“保增长”是核心任务,用提高投资来对冲出口下降。

      去年底以来,刺激经济一揽子方案对我国经济回升确实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明年,随着经济的恢复性上升,“强心针”式政策不会再出,所以调控也将是温和的。

      其实,随着经济的回升,政策已经出现“缩量”的趋势。如新增贷款,今年10月份总额就自9月份的5167亿元大幅下降至2530亿元,这预示外松内紧的调控已经开始。

      张卓远也建议政府采取多方面比较温和的调控手段,包括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防止新一轮产业过剩;稳步推进资源类价格改革,速度不宜过急;放缓货币发行速度,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等等。

      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今年以来,PPI降幅逐渐收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PPI则同比下降5.8%,降幅比上月缩小1.2个百分点,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而从环比上看,也已经连续7个月实现上涨了。

      上扬的PPI是否将吃掉企业效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对企业最大的是需求问题,而不是成本的问题。只要产品能销得出去,明年的利润回升也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