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机构·资金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趋势
  • A8:专版
  • A9:市场评弹
  • A10:数据说话
  • A11:信息披露
  • A12: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09 11 2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2版:一周策略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2版:一周策略
    多空分歧不改市场乐观预期
    券商研究显示最具成长性品种追踪
    信息解读
    本周行业看台:传媒行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息解读
    2009年11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信息解读

      “保持适度利差”打开加息想象空间

      方正证券: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日称,我国在金融政策制定中应保持一定水平的存贷款利差,以保持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压力和动力。周小川关于存贷款利差的言论与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关于明年有可能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言论再次引起了市场猜测。

      目前恰逢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高层官员的言论似乎暗示了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微调。此前《瞭望》刊文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把“调结构、防通胀”作为重点。政府投资对2009年中国经济复苏发挥了首要作用,但是目前民间投资意愿不旺、部分中小企业获取资金困难现象仍然存在,如何刺激民间投资启动也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难点。周小川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对利率与投资之间关系的态度,认为过小的利差并不利于鼓励金融机构将资金投放于实体经济,而适当的存贷款利差反而有可能会刺激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扩张以及调整信贷流向。这为未来的加息打开了想象空间。

      

      未来有两个方法应对热钱流入

      西部证券:人民币升值压力与热钱流入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当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时,海外热钱流入明显加快。当前我国出现热钱流入现象一部分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相关,一部分和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相关。我国上半年巨量放贷在及时扭转了我国经济下滑态势转为强劲复苏的同时,也大大助长了我国资产价格的飞速上涨,甚至引起了一定的泡沫。这里面不排除有热钱推动因素,同时飞速上涨的资产价格又会进一步吸引热钱更多的流入。

      未来控制热钱流入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营造人民币汇率稳定预期,一是控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营造人民币汇率稳定预期要求政府以及媒体创造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舆论环境,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需要货币政策相应的作出调整。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是2009年以来月度新低,虽然人民币新增贷款月度数据包含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但基于2009年上半年巨量放贷,下半年进行一定的收缩也在情理之中。但10月份大大低于预期的新增贷款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层通胀预期管理力度的加强和控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意图。热钱流入造成基础货币投放加大,而央行票据发行和通过管理信贷投放控制货币乘数来进行货币供应量的管理,从而实现适度宽松的金融环境。

      

      我国已具备进入消费社会的基本条件

      联合证券: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相反还在不断减低。这个问题与“消费函数争论”这个长期以来在经济学家间争论的话题有关。我国的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现象很难用单一的原因解释清楚,但我们认为,“消费社会”形成的大环境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人口年龄结构进入到中青年型。

      更进一步,“消费社会”的形成还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生态环境:就业结构向非农业转移、教育水平的提升、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交通通讯设施的普及。这是因为,经济高速增长导致的消费社会形成不仅需要收入增加,同时随着急速的城市化现象,需要一个普及率广泛的媒介——通过大众传播将有关城市生活的知识、信息向全社会扩散。而教育水平提升将带动劳动生产率的全面上升,不仅带来收入增加,而且使业余时间更加充裕。这种业余时间的增加又带动家庭汽车的普及,同时也带动了旅游开发、娱乐用品销售以及相关产业的兴旺。

      我国现已具备进入消费社会的基本条件与必要的生态环境。一般而言,“消费革命”始于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类耐用消费品代替以往的收音机、缝纫机、五屉大衣柜等传统耐用消费品。城市的低收入家庭以及农业户的“初次消费升级”正是从此开始,而城镇较高收入家庭与部分高收入农村家庭的“再升级”则是向家用汽车、旅游、娱乐消费等扩张。

      我们将从地域、城乡的结构化改变逐渐见证我国消费社会的形成。这一结构性的变化体现为:农村居民的“初次消费升级”,以及城市消费与东部部分地区消费的“再升级”。

      (编辑 姚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