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公司前沿
  • 14:能源前沿
  • 15:专版
  • 16: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中人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1 2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重视反危机中经济增长的代价
    中国经济应尽快修补两块短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应尽快修补两块短板
    2009年11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近几个月来,投资界对宏观政策的变化,表现出少有的关注。特别是年关将近,加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一些分析人士对政策的敏感,甚至到了燥热的地步。没错,在现行体制下,政策变化对经济趋势的影响是明显的。但过度解读,将宏观政策短期化、宏观趋势短视化,并不利于经济分析。

      相反,在内外部环境都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从更本质的方面来观察中国的发展,对于人们了解未来的政策走向,则会有更大帮助。比如,从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与发展轨迹看,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可以说再也不能就经济谈经济了,中国的发展应尽快修补两块短板,即对自然的尊重与对人文的尊重。

      为什么现在要特别提出这两块短板来呢?一是因为屡屡发生的生产事故,不断敲打着带血的警钟;二是因为经济发展中积累的问题,也日益提醒人们,旧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不支持那种竭泽而渔的做法。现在,如果不静下心来,思考对自然的责任、对人文的责任,对这两块短板进行修补,那么,将来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

      比如,日前在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的矿难事故,造成了108名矿工遇难。慑于这场特大事故的影响,当地领导在处置事故时也发出了沉痛感慨:虽然发展是第一要务,但不能用职工的生命和鲜血来换取GDP,不能追求带血的GDP。“带血的GDP”,这句话由地方大员脱口而出,意味着什么?有没有代表性?而由此打造的GDP是人们所要的吗?

      如果说,工伤事故人命关天,有很强的舆论冲击力,容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进而对改进工作和调整政策有促进作用。那么,另外一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尊重自然、不尊重社会人文而伴生的隐形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为人注意、引起警觉了。而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同样有可能对自然、社会与人文的伤害造成更大、更持久的影响。

      比如,以交通运输业为例,有专家算过一笔账,从经济角度看,铁路、公路与航空运输的单位成本之比为1:6.4:9.35。铁路建设用地为四车道高速路的1/2,完成单位运输量所占的铁路面积仅为公路的1/10。从环境角度考虑,在碳排放方面,铁路与汽车和飞机之比分别为1/6和1/3至1/20。在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当中,铁路占1.9%,航空运输占6.1%,公路运输占91.5%。

      也就是说,在构造中国的立体交通网络问题上,做什么样的取舍,是有讲究的,不能盲目冲动地上项目。而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环境效益角度看,都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加以缜密计算与统筹安排。然而,据这位专家介绍,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超过6万公里,民航航线增长15倍,而铁路则由原来的5.17万公里增长到8万公里。

      这样的交通网络安排是否规划严密、计算合理呢?据介绍,即使在高速公路发达的美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也只是铁路的四分之一。而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尤其是去年推出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铁(路)、公(路)、机(场)”项目。这些项目的上马是否考虑了综合效益,以及与自然、社会、人文的关系?没有见到报道,但这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回到修补对自然的尊重与人文的尊重这两块短板问题上来。

      所谓对自然的尊重,并非多余之言,而是要把经济的发展,放在顺应自然的精神上来。在做重大建设规划或政策设计时,比如,在做城市化、产业集群化规划时,在劈山开路、填河造楼时,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对大气、土壤、水流的尊重,对动物、植物的尊重。这些看似额外的话题,其实关乎当前,也波及子孙。

      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总量很大,来自然特别是空气、水土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已越来越明显。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国的古训。现在强调和谐社会,一讲与自然和谐,二讲与社会和谐,三讲与人的内在发展和谐,都是承续了古代智慧。不能作为大道理放在一边。

      同样,所谓对人文的尊重,也是如此。要把经济的发展,放在尊重生命、尊重人性、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文明轨道上来。要十分审慎地保护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民俗中深藏的文化基因。而不能推土机一开,乱挖乱采。因为在这些丰富多样的人文传统中,蕴藏着宝贵的社会与经济文明元素,一旦挥霍就很难再重建了。

      由此观察,在未来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尽快修补自然与人文这两块短板,将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的质量,影响未来的政策走向,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