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访华,中美联合公报未提及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压力稍有缓解。但是其后,IMF总裁卡恩和欧盟乃至日本都继续向中国施压。在上周末第12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欧盟“三巨头”仍坚持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兑欧元升值。
事实上,美、欧轮番施压无助解决问题,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因为那会使人民币汇率问题复杂化,压缩了中国处理汇率问题的弹性和空间,反而降低了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人民币也许有升值压力,但是未必如炒作的那么大。就从奥巴马访华的情况看,中美在人民币汇率上的分歧可能被夸大了。
首先,逼迫人民币升值,不仅阻碍中国经济复苏,也不利于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现阶段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中国经济复苏必然大受影响,反而可能会减少从美国的进口,而只有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对美国产品的进口才有可能持续增加,而且中国贸易顺差减少,必然减少购买美国国债。其次,白宫其实比谁都清楚,逼迫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够得逞,所谓调整汇率以解决经济失衡,更多只是一个应付政治压力和讨价还价的借口而已。最后,美元贬值并没有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相反由于美元弱势导致油价上涨,美国贸易逆差在9月还超预期地扩大。人民币升值使美元购买力下降,美国民众必定需要购买更加昂贵的商品,反而抑制美国消费,拖累美国经济复苏。笔者由此认为,美国政府在美元汇率上多少有点三心二意,逼迫人民币升值更多的是作个姿态。
美、欧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越是施压,人民币汇率越是成为焦点,那么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就越小。因为,在压力之下让人民币升值,后患无穷。在政治上,一旦在压力之下升值,难免给欧美产生予取予求的错觉,进一步影响中国经济、贸易政策的独立自主性。在经济上,从过去的“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到前几年人民币升值的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只要货币升值是确定的,那么热钱必然大幅流入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造成巨大的经济泡沫。最重要的是,在如今全球经济都指望中国情况下,中国有足够的筹码对抗升值压力。因此,中国断然没可能会接受一个新的 “广场协议”。相反的,中国如果能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条件下,得以按照自身的发展节奏和步骤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那么对中美、中欧乃至全球经济来说效果可能更佳。
不过,奥巴马访华余热未散,美国对中国又发起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油井管相关产品加征10.36%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可见,指望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完全沉默并不现实,所以也不能低估未来美国继续利用人民币汇率问题大做文章的可能性。但无论如何,通过夸大和炒作汇率分歧来向中国施压,根本无法得到美国想要的结果。
可以说,施压是个蠢主意,美、欧其实都应该本着诚意,通过加强沟通来缩小分歧。当然,中国也有必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减少贸易顺差。同时,从长远来说,也的确有必要考虑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从而使自身掌握更大的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中美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达成一定默契,特别是美国政府保持安静,也许是更加明智的选择,这对中国来说当然也是最好的结果。
但愿这不是笔者的一厢情愿。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