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区域
  • 12:地产投资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2 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全力提升
    中国制造的全球形象
    把节能环保作为培育消费热点突破口
    再融资年末扎堆尤须严把关
    迪拜套住了温州炒房团
    挣脱基金排名阴影有多难
    高盛总有新戏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挣脱基金排名阴影有多难
    2009年12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湘源
      黄湘源
      规范排名究竟能不能终结基金的排名之战?实践是最好的回答。临近年终,虽然有一些基金将排名时间提前了一个月,但这非但不意味着排名之战的终结,反而再次显示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灵活性。无疑,只要排名依然制约着基金的行为,那么,不管方式方法怎样变,市场都将难以走出基金排名的阴影。临近年终的市场,尤其如此。

      排名榜并非中国基金独特的发明,但是,只争排名,不争盈利,则不能不说是中国基金独有的奇观。对于许多基金和基金经理来说,他们可以不需要根据所承诺的价值投资准则和对投资对象的调研结果去投资,却不能不看着对手基金的股票品种和仓位,不停调整配置。有时,为了保住排名,甚至还不惜卡下本应向基民兑现的分红。说起来,似乎都是为排名所累。然而,人们不禁要问,基金不为基民谋盈利,只顾自己争排名,这样的基金要来干什么?

      在我国,公募基金在近十多年来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而私募基金还没有获得真正阳光化的市场地位,也进不了形形色色的排名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金发行一直是管理层调控和稳定市场的重要工具,基金排名因此成为控制或引导基金行为的一种手段。据统计,在年底之前结束募集的17只偏股型基金,就有望为市场提供600亿元资金。面对基金的发与不发,多发与少发,以及基金能否获得参与新股认购份额,“一对多”的资格,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认可,而并不在于市场对基金产品赢利能力的需求的现实,公募基金对基民收益账户的关注度越来越淡。

      其实,即使在公募基金内部,在价格策略和产品并没有特别差异的情况下,有的基金动辄发行几十亿、上百亿,有的募集规模却寥寥无几,以至于几乎都成立不了。而业绩与发行规模可能并不成比例。

      笔者近日在某省旅游时,看到一辆旅游大巴上有一副“系心于人,用心于车”的对联,似乎是大巴司机的自律箴言。这条箴言恰当地表述了人车关系,爱人在于爱车,爱车为了爱人。尽管这位旅游大巴司机的个人行为未必改变得了整个旅游业内的某些乱象,但是,这辆旅游大巴给旅客所提供的安全和方便,还是赢得了包括笔者在内的同车众人的好评。我想,不妨将这副对联换几个字眼,改为“系心基民,用心理财”,赠给我们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或许,对于正确理解基金作为理财工具的服务宗旨,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启迪。

      基金乱象,归根结底,都是出在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体制性错位上。基金的设立如果不是为了让它成为大众理财工具,那么,不要说不可能谈得上什么作为机构投资者在稳定市场和参与改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就是所谓资金集中的优势、专家理财的优势、价值投资的优势,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同样的道理,基金排名如果不能正确反映作为大众理财工具赢利能力,用市场的眼光来看,还不如不要。

      排名之战,名为争名,实为逐利,本质上与基金“老鼠仓”以及基金经理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并无二致。尽管随着基金规模的迅速膨胀,时时排、天天排、月月排、年年排的基金排名,已成为全中国最泛滥也最昂贵的一场比赛,但排名的脱颖而出对于披红挂金的冠军基金或状元基金经理,或者意味着寻租空间的扩大和利益私囊的膨胀,却并不意味着能为基金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从正本清源的角度看问题,规范基金排名周期或方式方法,切实走出基金排名的阴影,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引导基金明确为投资者服务的方向,牢固确立为投资者理财的正确理念,从而根本转变“只争排名,不争盈利”的错误排名观。说到底,这不仅是基金排名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的问题,而且也是基金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基金发行体制源头的真正市场化。离开了市场对基金赢利能力的内在需求,离开了基金作为大众理财工具的基本服务宗旨,就不可能有基金行为真正意义上的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