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区域
  • 12:地产投资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2 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产经新闻
    大多数棉纺企业基本无盈利
    华中电网电煤供应开始趋紧
    搞分销、建钢厂 淡水河谷上下游齐出手
    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获财政补贴
    ■产业动态
    农业部官员表示
    130亿元农机补贴实施到位
    化工业走上复苏轨道
    工信部发文杜绝电子垃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工信部发文杜绝电子垃圾
    2009年12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雁争
      进口超出环保期限的电子产品需担责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阮奇

      

      工信部日前发布了《电子信息产品环保使用期限通则》,《通则》旨在帮助企业确定其产品的环保使用期限。若有超出产品的实际环保使用期限,则生产者或进口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据悉,这一做法将有效减少电子垃圾在中国的产生。

      根据国际协议,进口电子垃圾是非法的,进口可使用的二手电器却是合法的,而两者的界定非常困难。因此,大量垃圾以二手电器的身份“合法”运往中国。

      在北京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中关村,在一个二手进口计算机的专柜处,商贩很坦然地向记者表示,“走私进来的洋垃圾里面有线路板,甚至还有基本完好的整机,所以才能在市场上便宜出售。”

      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专题政策研究课题组的调研,全世界70%的电子垃圾已经进入了中国。

      对此,工信部日前发布《通则》。该文件与《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配套使用,可有效指导企业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产品环保使用期限。

      工信部人士强调,《通则》的性质是行业指导性技术文件,本身不作为判定企业标识环保使用期限正确与否的依据。但是,根据《通则》或其他方法确定并标识在相应产品上的环保使用期限,若超出产品的实际环保使用期限,则生产者或进口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介绍,《通则》涵盖的产品是由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的100多位工业界代表共同研究制定的,基本反映了现有技术水平下所列产品的环保使用期限情况。但是,电视机、电池等产品的环保使用期限在组内无法形成统一意见,或组内成员的代表性不够,因此未被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