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路演回放
  • 6:焦点
  • 7:观点·专栏
  • 8:市场
  • 9:公司
  • 10:市场趋势
  • 11:专版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股民学校
  • 15:专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2009 12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焦点
    凸显发展中因素 哥本哈根将成低碳经济转折点
    争议背后:各国抢占低碳经济控制权
    中国进入低碳“拉力赛” 仍需破解多道难题
    主要经济体已出台的减排目标
    达成减排协议 各经济体需向前迈进一小步
    哥本哈根不只是童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凸显发展中因素 哥本哈根将成低碳经济转折点
    2009年12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火车站,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右)准备登上“气候快车” 新华社 图
      2009年12月7日注定是一个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的12天时间里,最多将有近200个联合国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共同商讨和制定一份“后京都协议书”,即《京都议定书》2012年第一减排承诺期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协议。

      在本次大会前夕,主要大国也都展现出了希望帮助达成实质协议的决心,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自主提出了力所能及的减排目标,这也让各界对于本次会议最终能够取得实质成果更加充满期待。

      专家指出,与以往的气候变化大会不同,此次大会格外受到世人瞩目。因为,气候问题已成为全球所有国家都必须应对的挑战。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哥本哈根会议有望成为世界全面向低碳时代转型的历史转折点。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与以往的全球气候会议相比,这次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发展中国家更加积极的参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大国首次自主提出了减排目标,而《京都议定书》并未给发展中国家设定减排硬指标。

      中国政府上月底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俄罗斯、印度、南非、印尼以及巴西等国都已经或是正在考虑提出自己的减排目标。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形成相对一致的立场。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新近公布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许。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能源政策主任辛格指出,中国近日提出的减排承诺具有建设性。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减排计划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中国做出了“正确而又重要的”决定,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创造了积极气氛。瑞典等发达国家也肯定了中国的减排目标,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表示,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一周前公布具体的减排目标,这应该受到欢迎。

      在另一方面,美国重回谈判也被认为是能够促成本次会议成功的一大因素。尽管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开始生效,但布什政府在2001年就宣布退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但却游离于《京都议定书》之外,这势必会影响任何减排努力的效果。不过,随着奥巴马领导的民主党开始执掌政权,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明显更加积极,并且自己提出了低碳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战略。

      “由于美国私下已经和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达成了一定的谅解,哥本哈根取得实质性成果的可能性变大。”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沈思玮对记者说。

      低碳发展或掀新高潮

      “尽管美国提出的减排目标多少有些令人失望,但毕竟这样一个大‘玩家’回来了,这对引领和促进全球减排努力是件好事。”陈凤英说,“高度关注低碳经济的全球氛围已经形成,这是最可喜的一点。如果说一个月前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成果的希望还比较渺茫的话,那么现在的情况已经比较明朗了。”

      专家普遍认为,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来看,这次气候大会还是很有可能达成一些实质成果,比如达成一个“后京都议定书”的框架性协议。

      这次会议只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历史进程的一小段,但因为有多方面有利因素的集中支持,本次哥本哈根会议有望掀起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新高潮”。

      陈凤英表示,现在看来,绿色经济、低碳发展已成全球趋势,新的产业群会因此出现。比如低碳产业,像节能、环保;又或者是绿色产业,比如那些可以尽量少用或不用煤和油的产业,抑或新能源。沈思玮则指出,加大减排对于节能型的产业显然是有利的,有可能会带来太阳能、风能等实质性的利好。

      具体到中国,分析人士指出,工业受到的短期冲击最大,因为面临转型压力。对粗放制造业会有较大的打击,但会是先受损后受益。对服务业来说,低碳化的发展战略长期来说会是利好,因为服务业的能耗是最低的。要降低单位能耗,产业结构就需要调整,不能完全以工业为主,要向服务业倾斜。

      挑战与机遇同样巨大

      需要指出的是,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所以,即便各国有主观意愿在接下来的气候大会上达成协议,但到具体落实和收到成效还有很长时间,也会面临很多挑战。

      在减排问题上,美国态度的急转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美国从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到主动与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协调,这背后其实包含了更深层次的经济和战略考虑,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低碳经济带给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沈思玮认为,就低碳经济而言,发达国家显然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同时,这会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本,对那些目前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是很大的考验。成从这个角度说,美国可以通过推动低碳经济来确保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不至于落后太多。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则表示,这次大会可能成为人类合作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里程碑,但也可能进一步凸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分歧。梅新育指出,在当前国际分工和分配格局下,无论如何详细推敲减排配额分配的细节,这个问题只要提出,就等于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赶超施加了额外限制。他认为,这次会议即便最终由一个安排出现,也注定会是“不公正和缺乏效率的”。

      总体上,分析人士仍对本次会议持乐观态度,认为这会成为一个好的开始,推动世界经济走向更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