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银行能够更加顺利地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建议在直接投资、投资银行,甚至期货、大宗商品交易这几个方面多给我们一点杀手锏,多给中国的商业银行安几只翅膀。”在19日的“2010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与国际化圆桌论坛”上,工行副行长李晓鹏如此呼吁。
李晓鹏认为,如果完全是传统的存款、贷款和结算,中国银行业完全以这三支枪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非常困难。因为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多已经超过了商业银行自身服务的功能。如果没有相关业务,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只是一句口号。
为了进一步支撑自己的观点,李晓鹏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在资本充足率问题上,中国商业银行目前资本充足率符合新巴塞尔协议规定,但资本充足率有下降的趋势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比如贯彻审慎的信贷增长策略、适当增加上市银行利润留成、选择适当的机会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和资产证券化。
综合分析上述办法,李晓鹏认为,最稳妥和理想、矛盾最小的还是资产证券化。“现在的问题是经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对资产证券化过于担心和忧虑,甚至有些人把资产证券化妖魔化。”他进一步指出,如果相关部门能够统一对资产证券化的看法,加强市场制度建设上的安排,这项新业务的发展将非常有意义。
工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也表示,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缩小或者控制总资产,从而保持资本充足率不断得到满足。而只有在资本市场上才能实现资产证券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其次,李晓鹏认为,中国的资金市场不缺资金缺资本,一大批成长性企业由于缺乏资本不具备上市公司条件。因此,增加资本市场主体仍然是资本市场很重要的问题。而银行一是资金充足,二是了解客户,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商业银行优势明显。但是由于目前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不能搞股权投资和直接投资,因此对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突破。
“适度开展一些股权投资,不仅是健全资本市场的需要,也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银行自身保持盈利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他指出。
此外,中国现在的资产管理行业刚刚起步,银行开展的资产管理总量和收益占比均在1%左右。加快资产管理步伐,不仅对商业银行增加盈利能力,调整经营结构非常有帮助,而且可以开发投入很多新产品,使资本市场的资金流、产品流更加丰富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