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调查
  • 4:年终报道·海外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公司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专 版
  • A9:一周策略
  • A10:专 版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09 12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资金观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资金观潮
    白糖二次抛储 多空再度对峙 据了解,目前已有“囤糖”现象出现
    主力出逃46.9亿元 有色金属净流出7.1亿元
    新品超市
    机构视点
    交易户半“冬眠” 投资类账户忙购券 年末债券一市两景
    债基弱势明年或延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交易户半“冬眠” 投资类账户忙购券 年末债券一市两景
    2009年12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秦媛娜 ○编辑 杨刚
      

      年末债券一市两景

      ⊙记者 秦媛娜 ○编辑 杨刚

      

      临近年末,机构固定收益投资部门的交易类账户活跃性越来越差,多数已经进入“半冬眠”状态,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类账户却还忙得不可开交,投资配置压力急需通过以一级为主的市场得到释放。

      “为了进行年终的结算、考核,现在交易户都忙着清仓,已经很少再有真实交易了。”一位债券交易员称,“倒量”交易占据了二级市场成交量的大部分。

      根据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被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持有到期类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等。而根据这些科目主要性质的不同,市场一般将固定收益投资部分约定俗成地分为交易类和投资类两大类别,其主要区别在于持有目的,交易户资金以低买高卖为目标,投资户则主要是为了获取债券利息收益。

      主要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加之波动微弱难以寻觅到投资机会,交易户近来主动交易的欲望明显下降,“多看少动”被多数投资奉为上策,事实上这种情况也贯穿了今年债市行情始末。

      相比之下,投资户却在年末动作频频。从上周发行的两只中长期利率产品来看,7年期固定利率国债票面利率3.22%,低于市场预期的3.3%,20年期国开行金融债票面利率4.7%,低于市场预期的4.8%,接连而至的热销将资金对于长期产品的偏好尽显无遗。究其原因,市场人士认为,可能是以寿险、大行为主的机构急需纾解投资配置压力所致。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充裕,即使是新股频发,也难以撼动宽松的资金面。12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隔夜和7天期品种的加权利率始终在1.25%和1.5%水平以下小幅波动。与此相对应,金融机构也因此积聚了相当的投资配置压力,特别是大型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因为资金量绝对数额巨大,此时也显得压力尤为突出。

      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不排除有市场情绪被夸大的原因。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市场情绪是被感染出来的”,这在上周20年期金融债的发行中表现得较为明显。由于一些保险机构在投标之前委托了几家龙头券商代投,可能导致了券商投标指标的紧张,因此一些资金转而寻找其他代投机构。正是因为代投生意的主动上门,令一些机构而产生了此期债券需求异常火爆的推测,进而吸引了部分投机性资金的参与,压低了发行利率。

      “当然,也不排除确实有些大机构有较大的配置压力。”他说,长债此时所具备的一些相对价值也吸引了资金积极参与。

      一来,未来通胀压力增加、加息概率增大成为市场的主流预期,因此明年债券收益可能上行的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为此多数机构选择了眼下将投资久期尽量压缩的策略,期望明年到期后再置换为票息更高的投资品种,这令收益率曲线目前显得极为陡峭,短端利率极低,长端利率反而体现出一定的配置价值;另外一方面,从供应情况来看,随着今年最后几只长债发行结束,预计到明年二季度之前,中长期品种的发行都将处于淡季,这也让配置压力大的机构不得不抓紧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