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市场中人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2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2版:市场新闻
    权证到期正股
    有望迎来行权行情
    中国化学
    确定发行价区间
    市场动态
    临近行权期需注意权证风险
    银监会紧急规范银信合作业务 银信转让信贷资产应彻底买断
    中冶解禁破发 机构打新遭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冶解禁破发 机构打新遭创
    2009年12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朱绍勇

      

      随着中国中冶昨日限售股上市跌破发行价,今年以来机构网下打新必赢利的传统也就此告破。若以中国中冶昨日5.20元的成交均价计算,选择首日抛售机构的平均亏损比例达到4.06%,而所有网下认购机构的亏损(部分为浮亏)总金额超过2.5亿元。

      今年IPO重启以来,尽管在新的发行体制下新股发行市盈率始终“高高在上”,但机构投资者对新股的追捧也表现出“来者不拒”的态度,“打新股”对于具有锁定期限制的机构而言似乎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过这样的现状正随着市场震荡急剧而悄然发生着改变。在招商证券上市不足一个月即“破发”后,面临网下配售限售股解冻的中国中冶昨日也迎来巨大考验。

      不出一些市场人士所料,沉重的抛压令中国中冶昨日大幅低开于5.20元,其5.42元的发行价瞬间告破。虽然此后在开盘价下方显示出较强的承接力度,但解禁盘的压力使得该股始终只能维持在开盘价附近震荡。最终中国中冶收报于5.22元,跌幅4.04%,全日最高价也仅为5.29元;日成交量4.79亿股,放大为前一交易日的8倍。

      解禁当日破发令参与中国中冶网下打新的机构处于全线亏损的状态,而该股昨日4.29元的最高成交价则意味着解禁首日抛出的机构均为“割肉”卖出。若以中国中冶昨日5.20元的成交均价计算,首日抛售机构的平均亏损比例达到4.06%,而有网下认购机构的亏损(部分为浮亏)总金额达到2.72亿元。

      “部分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目前只是浮亏,但另一些有首日卖出契约的产品却是已经形成了实实在在的亏损,这样的产品以保险居多。”申万分析师林瑾表示。

      这也是今年以来机构在网下打新中首度遭创。

      究其原因,大盘因素和过高的发行估值被分析师最多提及。国都证券某分析师指出,由于发行市盈率偏高,新股目前在一二级市场的价差非常小,如果二级市场有一个比较大的波动,比如大盘连跌几天的话,新股的破发风险肯定存在。

      而在近来市场行情持续走淡的背景下,新股“破发”已非个案。除了中国中冶与招商证券,上市仅6个交易日的中国重工也在昨日盘中一度跌破发行价。

      新股接二连三的“破发”也让部分市场人士发出“该降一降温”的感慨。事实上,一些机构已经在最近的新股询价过程中趋于谨慎。

      “有机构反映最近的新股询价如果他们不打算报的话也不去参与了,也就是说,现在参与新股询价的机构家数比以前减少了,这些都是很明显的迹象。而中国北车最终以接近投价报告给出的合理区间的下限发行,也是反映了机构这方面的谨慎态度。”林瑾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中冶限售上市首日破发在年内是首次出现,但在2008年的熊市中这种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根据林瑾的统计,2008年共有76家新股上市,其中有23家在网下配售限售股上市首日收盘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