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8:书评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2 2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陈家泠:而今迈步从头越
    独辟蹊径的“泠”风格——策展人陈履生谈陈家泠和他的《神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陈家泠:而今迈步从头越
    2009年12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大江东去
      云中五彩
      近日,广东美术馆举办陈家泠先生的个展《神游》,展览由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担任策展。作为上海“新海派”的代表人物,陈家泠的展览不仅包括他开创一代风气的水墨作品,也包括他从2000年起组织“申窑”、2003年成立“泠窑”后的陶瓷艺术作品,以及家具、旗袍等延伸的艺术品种,显示了陈家泠先生蓬勃的艺术创造力与多才多艺的艺术才华。

      ⊙本报记者 邱家和

      

      

      新个展山水唱主角

      据陈家泠向记者介绍,他的新个展的参展作品,主力阵容是10幅大尺寸的山水作品:如以长江为题材的“大江东去”、“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漓江为题材的“漓江春韵”、“千万年的对话”等;还有描写云南红土地的“云中五彩”以及以华山为题材的“月沫华山”等。

      陈家泠的山水作品,正如陈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是艺术家经过物我交融再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后的神来之笔。这一方面得益于陈家泠对山水所代表的大自然含英咀华的体验与揣摩,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的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与他在水墨艺术语言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求变的道路有关。这种不断地创新求变,使他最终走出了传统水墨陈陈相因的窠臼,打开了“新海派”的表达空间。

      从苦练笔墨到放弃笔墨

      陈家泠的艺术探索,始于上世纪的70年代。之前,他在浙江美院学艺的时候,遵从老师、美院院长潘天寿的教导,曾经以临摹古典名作的方式苦练过工笔画,练就了一手中锋用笔的硬功夫。但是,当他70年代又师从陆俨少后,发现陆俨少在画山水时的用笔,却是八面出锋,乃至抑扬顿挫皆成文章。这使他恍然大悟,摆脱了中锋用笔的教条,技法顿时为之一变。

      然而,陈家泠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从纸张、水墨、颜料的材料探索入手,寻找更新颖的表达方式,最终竟放弃了他已经取得非凡成就的线条功夫,改用淡墨、晕染来构铸自己的技法语言。由此,他又从陆俨少的境界再上层楼,形成了陈履生赞不绝口的“泠风格”。

      借助花鸟寻求突破

      陈家泠在技法上敢于实验、勇于创新,在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上也是这样。为了灵活地开展他的艺术探索与实验,他放弃了已经取得很高成就的人物画路子,该走花鸟画的路子。正如陈履生所指出的,他的新作品在“天人合一”的“和美”观念指导下,突出了装饰性、制作性,在传统水墨中别开生面、独辟蹊径。

      2007年,陈家泠先后在上海中国画院、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三个名为“和美”、“灵变”、“化境”的个展。这些个展,是对他20多年来的水墨变法的系统总结,其参展作品则如他所说的,以花鸟作品为主,是他这20多年创作的主要方向。然而,这次新个展,他却再辟新路,以山水画为主。用他对记者的话来说,那是以花鸟的笔法做山水。

      而今迈步从头跃

      虽然三个个展使陈家泠的声誉登峰造极。但在他看来,2007年却是重新开始。他对记者说,因为那一年他70周岁了。他用了毛泽东当年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豪言壮语说,他要“而今迈步从头跃”!

      他说,按他内心的想法,60岁退休以后是生命的重新开始。一方面,他不再像做老师时那样教务缠身,要为学生、为上大美院负责;另一方面,他认为陈老莲、任伯年都是56岁过世,而他60岁以后的时光都是“赚来的钱”。这“赚来的钱”该怎么用?就是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发展艺术。按照她的计划,今年广州大展后,2010年要在浙江美术馆办大展。他把每次大展看作一个项目,每次大展都要做新作品。因此这是对自己的挑战。他要由此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

      道路越走越宽

      不仅如此,他还在新世纪后涉足摄影、瓷器、家具乃至服饰。他还不无得意地说,他有一个学陶艺出身的儿子陈亮。他以画为主,儿子则做陶艺,在陶艺的探索中,他们的父与子的合作,使他的艺术不仅在不同的媒介材料上延伸,也会在生命的传递继承中延伸。

      他还告诉记者,他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2007年是我要开展览,现在是人家要我开展览。”许多美术馆邀请他去做展览。他还表示,他姓陈,时刻记得要“推陈出新”,要在珍惜生命的同时,不断地挑战自我。

      其实,这“推陈出新”,就是陈家泠艺术成就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永远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

      陈家泠,1937年生,祖籍广西,生于浙江永康。1958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毕业后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退休教授。他上世纪70年代又师从陆俨少,作品《鲁迅先生肖像》入选华东六省一市肖像画展。80年代研究吸收中国古代壁画和国外水彩画技法,1984年作品《开放的荷花》获在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佳作奖;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不染》获银质奖;此后作品参加了众多的国际大展与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