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年终报道·公司
  • 5:年终报道·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圆桌
  • 12:广告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路演回放
  • 16:专版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研究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2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年终报道·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年终报道·公司
    “中国纳斯达克”激情迸发
    上海重组年:经营性国资证券化率提高8%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纳斯达克”激情迸发
    2009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正懿 ○编辑 李小兵
      徐汇 资料图
      创业板元年

      毫无疑问,“创业板”已成为2009年证券市场“热词”之一。2009年10月30日,随着首批28家公司鸣锣上市,“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终于破壳而出,随后,资本市场一幕又一幕的新鲜事儿在这里演绎。

      从发行前高毛利率、高净资产收益率、高营业收入的“前三高”特征,到发行后高波动性、高市盈率、高换手率的“后三高”特征,创业板公司在书写资本市场新史的过程中,也充斥着近乎疯狂的追捧、跌宕起伏的悬念。“中国纳斯达克”在这一年激情迸发。

      ⊙记者 吴正懿 ○编辑 李小兵

      公司篇 “创业板速度”

      过去数年,“创业板”被频频提及,但尘埃落定是在今年3月31日。当天,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之后,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公布、创业板受理开户等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9月13日,证监会网站公告,定于9月17日召开创业板发审委第1次至第4次会议,审核立思辰等7家公司的IPO申请,众目期待的创业板“首发阵容”正式浮出水面。与主板相比,创业板公司招股意向书的最大特色是“开篇言风险”。

      9月21日,特锐德等10家公司率先启动招股,其效率之高超乎意料。由于创业板过会企业均属“有条件通过”,按照程序,发行人与保荐人落实反馈后,将接受再审核,通过后才能获批文。事实表明,再审核的过程仅用了1、2天时间。

      此后,创业板审核马不停蹄,密度之高创下证券市场纪录。据统计,在9月17日至9月27日短短11天时间内,创业板发审委共审核了31家公司的IPO申请。至10月9日,28家企业分三批相继启动招股。

      10月30日,随着28家公司集中挂牌上市,瓜熟蒂落的创业板终于登上中国资本市场舞台,成为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回望创业板公司的创立历程,期间充满了热议与插曲。毫无疑问,首批创业板公司均是精挑细选的行业“隐形冠军”,普遍呈现高毛利率、高净资产收益率、高营业收入的“三高”特征,部分企业的产品毛利率超过70%,净资产收益率超过50%。但随着创业板上会公司增多,外界的关注点渐次分散,从“突击增资”股东的暴富神话,到对“80后”、“90后”股东的身份猜疑,再到华谊兄弟的众多明星股东阵容,无不掀起舆论热议。

      期间,同花顺则因“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落实”,上会审核前夕被临时“打回”,成为创业板首例。还好有惊无险,此后重新上会的同花顺则顺利过关。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各界对创业板反馈的增多,监管部门对相关规定也作出微调。比如,对于突击入股的情形,监管部门在上市审核时已予以重点排查,对6个月窗口期入股的股东,除1年限售规定外,还需承诺24个月内转让股份不超过新增股份50%。而在实际操作中,窗口期新增股东的限售期由规定的1年普遍追加为3年,且部分股东主动追加限售承诺,以此显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市场篇 热捧与分歧

      创业板10年的预热和企盼,夹杂着对新生事物的追捧,在10月30日化作一根根“疯狂的K线”。上市首日,创业板28只股票吸引了219亿元天量资金,平均涨幅达106%。但第二个交易日,28只创业板股票平均下跌8.15%,20只股票死死封于跌停板。其后,创业板股价的跌宕起伏成为常态。

      深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28家创业板公司的总市值为1313.7亿元,平均市盈率达104.21倍。

      事实上,创业板的“热度”在发行环节就显露苗头。数据显示,首批28家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约57倍,拟募集资金67.4亿元,实际募资达154.8亿元,平均超募比例约125%。到第四批8家公司招股时,计划融资规模16亿,实际募资达49.3亿元,超募比例约208%,平均市盈率83.6倍,其中金龙机电高达126.67倍。第五批6家公司,拟融资额12.3亿元,实际募资总额约42.9亿元,超募比例248.5%,平均市盈率78.1倍。

      不可忽视的是,新股定价的一支重要力量——机构的态度,从刚开始的谨慎观望转为狂热追逐。在首批10家公司询价时,参与网下配售的机构数量并不多。特锐德、上海佳豪、立思辰3家公司中,网下有效配售对象最多为88家,最低仅42家,平均65家,相比中小板近300家的水平存在不小差距。而且,具备数量和规模优势的基金公司集体“不参与”,券商成为网下“打新”的头号主力。当时,分析人士认为,发行规模小是一个原因,但主要是机构对新生事物抱以观望态度。

      但随着28只创业板股票暴涨,机构参与询价的热情升温。12月25日上市的8家创业板公司中,超图软件超额认购156.18倍,参与报价的机构多达254家。基金公司成为报价主力,其中参与阳普医疗报价的基金多达153家。而金龙机电的定价,已逾越了基金的加权平均价和中位数,显示出十足的底气。网下申购同样热闹,8家公司的网上中签率平均仅0.5%,较首批0.8%急剧下降。

      在创业板集体狂热之时,警示风险的声音尤值倾听。诸多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对创业板股票过度炒作,股价已透支未来数年的成长性。

      事实上,创业板开板以来,监管部门一直在通过不同方式提示风险。12月3日、23日,深交所分别通告,两个操纵创业板股价的账户被限制交易3个月,并强调严厉打击六种操纵股价行为。

      热捧创业板的机构阵营也露出定价分歧。第四批8家企业询价时,机构对各家公司的最高报价与最低价之差均超过1倍,“落差”最大的同花顺,有机构报价最低10元/股,最高达80元/股,相差7倍之多。

      

      对照篇 “过客”背影

      据统计,截至12月24日,创业板发审委合计审核了64家公司的IPO申请,另有北京科净源因故被临时取消审核,何时上会未知。其中,12家公司铩羽而归。从某种角度看,“遭否群体”映衬着创业板的审核标尺,其经验教训可为后来者镜鉴。

      综合分析,与创业板擦肩而过的12家企业大多符合硬指标,拥有较好的业绩,其软肋不外乎成长性不足、税收依赖严重、关联交易过密、市场前景不明朗、股权架构存在瑕疵等。

      如天津三英焊业,被认为很可能因“发行人最近两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规定不符而折戟。该公司设立之初大股东为天津信托,持有32.5%股份。2008年10月,天津信托将所持股份悉数转让给同为天津国资委控制的华泽集团。今年1月,华泽集团提名2位董事进入三英焊业董事会;3个月后,三英焊业再增选2名监事。

      另有部分公司则因盈利“原动力”存疑。比如,银泰科技2006年、2007年享受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497.17万元、683.18万元,分别占据当期净利润的61.95%、46.78%。而由美的集团控股的安得物流则表现为关联交易过多,报告期内与美的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发生的业务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8.19%、32.53%、29.56%和27.47%。

      安徽桑乐金的桑拿产品则显得过于“超前”。按照国内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公司大力拓展的售价6000多元的远红外桑拿房的市场前景难以判断。

      凡此种种,均阻碍了这些公司的上市征途。而所有被否原因归结于一句话是:未能完全符合创业板的特征和条件。

      在成功登陆创业板的公司身后,也留下一批落寞的身影。他们曾经是公司股东,却因种种原因而转让股份出局,另有一些则受制于政策限制被迫出让股权。最感无奈的当属国有创投青岛崂山科技风投。今年6月,崂山风投以5.3元/股的价格,认购特锐德新增股份333万股。但因今年6月出台的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新政,崂山风投所持全部股权只得倾囊相授。若以特锐德昨日收盘价44.65元/股计,该部分股权市值已近1.5亿元。

      莫以成败论英雄。当众多目光集聚于成功上市的公司之时,这些 “失利”公司也在共同书写创业板的历史。或许,他们正卧薪尝胆,酝酿着下一轮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