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全球范围内目前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但在中国市场,一些与垄断有关的产业则似乎呈现一花独放的“繁荣”:一年多来地王频出,房价飙升,一些热点城市的房价大有直追当年日本东京房地产总市值可以购买半个美国的神话的架势。电信、石油等垄断企业,频频见诸报端的是“天价吊灯”和“团购整座楼房”之类的新闻。以垄断衍生的暴利程度和暴富速度来比照,做实业那点可怜的利润简直不值一提。所以不但江浙老板没了心思办工厂,跟着温州人去炒房炒矿,连普通“炒房族”市民拥有几套房屋账面身价数百万乃至千万的,比比皆是。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上市公司也多多少少直接或者间接介入了这些追逐快捷资本收益的游戏。而要真正贯彻国家的创新战略,却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多年研发投入和经营,逐步打造品牌,而且还有可能做的是一个微利行业,要承担不小的有商业风险,有可能在成功后被人侵权和复制你的商业模式……在这种种情形之下,过去这几年里,其实我们对“创新”的话题,已经说不上怎么引起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真正重视了。或者也许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一边是“炒房族”,一边是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压力而逐日奔波的人。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就因为房贷,整体忙着在外面给各种班上课,没有心思和精力认真琢磨科研。假如这种整个社会都以买房投机获利为导向的现象不改,创新很可能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了。
都说温州人像犹太人那样具有敏锐的商业眼光,他们炒什么什么赚钱,那他们为什么不炒专利、炒品牌或者炒版权呢?如果有朝一日温州人大举进军知识产权,像投资团购整栋楼房那样买专利、买品牌、买版权,那也许是中国知识产权真正展示赚钱效应的一天!只要知识产权的财富效应真正为公众所切实感受,创新用不着提倡,就会成为社会的自觉行动。比尔·盖茨因为创办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起家的微软而长期位居世界首富,在他们的周边,形成一个尊重版权生态环境,不全是法治之功,也有这种财富效应的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之力。
恐怕没什么人会相信,仅依靠房地产的暴涨,中国就可以崛起。说到底,实业才是我们当前的立国之本,创新才是我们未来的强国之路。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规模和深度,使得经济的范围超越国界。为此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发挥全球技术和市场对我国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这是我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路径。
科技创新的力量来自许多领域,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理应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更是“主体中的主体”。企业固然是以营利为导向的,但在今天,企业也要讲公民责任,讲社会责任。现在不少央企和上市公司,恰恰成了频频拿地的地王制造者,恰恰是垄断经营者,这是非常令人忧虑的。
高科技不是靠一块牌子就能算得上的。中国现在挂牌的高科技企业,相当多的是冲着减免税优惠去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比如主管部门规定高科技企业要有软件登记证,专利证,他们就编个软件或者买个软件去申请软件登记,或者申请一些垃圾专利,靠着这些证书作为“硬指标”去拿政府项目和资金,享受各种税收减免,至于实际上究竟有多少高科技?大家其实心中都有数。
看看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几乎无一不是重视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典范。因为他们从一国的创业成功,到全球的经营成功,不可能依赖行政的保护,更不可能倚靠垄断经营。否则,就将遭遇各国的法律制裁。中国现在并不缺乏市值达到甚至远远超出许多500强的公司,但是连我们自己都很少有人真正认为他们是全球500强企业,为什么呢?很简单,他们只是在国内特殊的生态环境做大了,如果离开这个特殊环境,到全球去,特别是到市场法治完善的欧美日或者市场不那么完善的亚非拉去经营,那他们会怎么样呢?如果也能取得像其他跨国公司那样的成功,那我们才认可他们是真正的500强。有些企业在当地首屈一指,跨省经营往往都铩羽而归,更不要说出国去发展了。
上市公司是中国企业群体的中坚力量。有上市公司这样的资本运作平台,是每个企业谋求超常发展的梦想。然而,是利用这样的平台来实现不计成本的拿地制造地王获得超高收益?还是投入科技创新,品牌打造,实现百年老店的持续经营的长远规划?这是一个在目前这外冷内热的时期中国上市公司亟需冷静思考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极可能妨害企业的发展。金融风暴以来,先后有多家较大规模的中国企业出现并非实业本身的原因导致的关门事件,这些企业的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北京市广盛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