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生存
⊙记者 涂艳 ○编辑 金苹苹
回望2009年信托业一步步的脚印,用“夹缝中谋生存”来诠释再合适不过了。
12月28日,酝酿许久的首只信托系QDII正式起航,上海信托公司在业内首先开启了投资海外的航程。和期间遭遇监管层挤压甚至叫停的其他信托业务来说,
信托系QDII的面世与其说是一项新的业务,更不如说是信托公司夹缝中谋求而来的一次新机遇。
相比基金系、银行系和券商系QDII产品,信托系QDII的投资范围受到一定的约束,因为从2007年银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来看,它并不能直接投资于股票,主要投资方向仅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或货币市场基金。加之其门槛高达100万,受众范围限于较高净值人士。
虽然首只信托系QDII的发行可以看作是信托公司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相比年内监管部门对房地产信托、政信类信托产品和信贷类信托产品的“封杀”而言,信托QDII还是解不了近渴的“远水”。
今年年底,作为近两年来信托公司巨大利润的来源之一—银信合作产品依次遭到监管层的“封杀”。先是11月份,财政部紧急发文要求停止地方政府对社会公共集资行为的违规担保,政信合作产品的前景堪忧。
原先,政信合作一直被誉为稳健型业务,其产品也因高于同期限其他产品的收益率而备受投资者喜好。由于多数政信合作类产品的合作方为县级政府城投公司,这些公司并无持续性收入,必须依靠财政拨款才能运行。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大幅投资,财政预算更为趋紧。故在此文下发之后,原先被忽视的地方政府信用问题浮出水面。
另外,另一类信托公司和银行合作多时的信贷类产品也在接近年关时遭遇封杀。原来,近日银监会向各商业银行及信托公司下发了一则通知,其中要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也就是说,占到信贷类产品半壁江山的存量打包资产的转让业务被叫停。
2008年二季度始,信贷类产品就一跃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也曾因为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高,且至今尚未发生过一起因信用风险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先例,而深得民心。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对存量信贷资产的打包会给银行腾出新的信贷空间,即可以缓解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又可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故备受商业银行的欢迎,就连个别外资行也顺势在年内推出过这类产品。也正是基于这类“明星”产品的叫停,信托公司的三驾马车几乎已经被拽住一半。
“信托公司近年来的业务重心(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银信合作等)不稳定,易受市场波动影响。而随市场波动的主营业务一方面不利于专业能力的培育,另一方面也易受政策的制约。因此,信托公司专业能力的打造、差异化经营态势的形成任重道远。”普益财富在一份专业报告中指出。
“大部分信托公司已经几近成为无米之炊的巧妇了,主营业务被打压,信托平台的作用也可能随时被取代。谋生计对明年的信托业来说并不容易,而QDII也只是个别信托公司的尝试之作,并不见得能被市场认可。”国内一位信托公司的业务总监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