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新年特刊
  • 14:新年特刊
  • 15:新年特刊
  • 16:新年特刊
  • 18:新年特刊
  • 20:新年特刊
  • 22:专版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特别报道
  • A5:基金·特别报道
  • A6:基金·基金投资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专栏
    后危机世界管理面临五大挑战
    在战略转型中构筑中国经济竞争优势
    二十年之后:日本教训的终结
    密切关注产油国战略变化
    提议对发起人股东减持开征暴利税
    监管改革奈何不得华尔街
    大东京的
    蜗居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监管改革奈何不得华尔街
    2010年0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伟一
      朱伟一

      人类进化到今天,天灾人祸之后多少都会有些改革。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国会中的民主党议员推出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改革是被当作政绩来办的,也是以形象工程为主。除了造房子,形象工程中当以设立新的政府机构最为立竿见影。法案便提出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1929年股灾之后,美国国会通过法律,设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这次如果能够设立保护机构,奥巴马和他在国会的同志和弟兄们也是功在国家,功在股民。但华尔街不干。受雇于华尔街的院外游说集团闻风而动,全力阻击。华尔街为什么那么害怕保护机构?保护机构真的会是华尔街的克星吗?

      迄今为止,美国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机构能成为华尔街的克星。证交会是为遏制华尔街而设立的,但半个多世纪之后,证交会基本与华尔街合流。证交会主席夏皮罗就公开反对设立保护机构。这位女主席曾长期在自我监管机构(在中国叫“行业协会”)任职并领取高薪。而协会的经费主要来自华尔街大机构所交纳的会费。夏皮罗担任证交会主席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内幕交易者。落网者虽也有些江洋大盗,但多是些小毛贼。美国打击内幕交易,其实也是为华尔街豪强看家护院。按照美国的法律,内幕交易中内幕交易人所偷窃的是公司所掌握的信息。偷窃信息者可能会说,不义之财,取之何妨?美国的内幕交易人如果读过中国的《水浒传》,也会把自己的行为称作是“智取生辰纲”。所以,豪强也是要清剿内幕交易人的。豪强当然也要内幕交易,但他们会以公司的名义,拿到钱之后再以股息或薪酬的形式派发。但美国的内幕交易法律只针对个人,不针对公司,团伙作案另当别论。

      即便是追究公司的责任,高管们大多也是高枕无忧。他们真有问题,证交会也会尽量放过,只对公司罚款了事。美国银行收购问题公司美林之后,仍然听任美林高管大发奖金。事情闹大之后,证交会也是只罚公司,不问高管。

      既然如此,新设保护机构,华尔街有什么可紧张的呢?这样说吧,未知的总是让人恐惧的。按照法案起草者的设计,保护机构只有一个功能,那就是保护资本市场消费者的权益。这也是法案的一大卖点。华尔街对此自然很不喜欢。但如上文所述,证交会设立之初,其唯一宗旨也是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但结果又如何呢?华尔街大可不必惊慌。即便保护机构能永葆本色,华尔街也仍然不必惊慌。在金融危机中受害的,是美国全体纳税人乃至全世界持有美元的国家和个人,而保护机构的权限只是保护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真要有所作为,那也是鸡刀杀牛,力不从心。

      美国资本市场的许多要害问题,不是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能够左右的,需要由国会或法院来决定。信贷违约掉期(CDS)便是一例。CDS是金融机构为金融资产所购买的保险。华尔街把人寿险和财产险推广到了金融业,而且有了伟大的创新:金融机构可以就他人的金融资产购买CDS(俗称“赤裸CDS”)。这样一来,CDS便成了赌博工具,而且是很危险的赌博工具。人寿险是不可以乱保的,寿险的受益人只能是直系亲属:子女、父母或配偶。如果可以随意就路人的性命投保,那么投保到了一定金额,便会有人要取其性命。CDS就是如此。如果投保方多达一定数量,即,赌跌者多,那么势必有人希望被保资产贬值以获得保金。而被保资产的价值,经常与资产所有人的信用级别联系在一起。资产所有人的信用级别下降,资产价值便会下跌,投保人便会从中获益。如此一来,许多投保人便会以看跌期权等方式打压持有资产的银行,能够将其做掉最好。其实,即便是配偶之间,也有因为获得保金而谋财害命的。当然,杀夫取财或杀妻取财的还在少数。因为夫妻之间的利害关系远大于路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更重要的是,亲属之间谋财害命,警方很容易侦破:谋杀案中死者的亲朋好友是警方首先怀疑的对象,而财色又是谋杀案中的两大动机。警方最怕有人流窜作案:凶手飘忽不定,来去无影。

      CDS大多是场外交易,公众、政府乃至业内的其他机构都不清楚CDS私下交易的情况。从老牌券商贝尔斯登和莱曼兄弟倒闭,世人领教了CDS杀人不见血的“功效”。两大投行垮塌背后就有一团团黑幕,那些购买CDS的机构便是怀疑对象:他们赌两家公司会倒闭。太多的机构要这两家投行去死,他们不死都不行。

      CDS或赤裸CDS是近十年来华尔街券商最大的金融创新。华尔街借此洗劫市场,进而打劫国库。现在有人要监管CDS,华尔街自然很不甘心。其实呢,尽管金融老大们仍在尽力捂盖子,CDS早已不再神秘,个中伎俩已被揭穿。可是为什么美国政府不能从善如流,闻过则改,督促国会通过法令取缔赤裸CDS呢?就是因为华尔街太过强势太过强大,可以赤裸裸靠蛮力取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