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新年特刊
  • 14:新年特刊
  • 15:新年特刊
  • 16:新年特刊
  • 18:新年特刊
  • 20:新年特刊
  • 22:专版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特别报道
  • A5:基金·特别报道
  • A6:基金·基金投资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哪些问题将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灵活性
    明暗两方面因素
    决定今年市场走向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金融运行演进趋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明暗两方面因素决定今年市场走向
    2010年0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前些日子,有不少机构发布了2010年的宏观趋势分析与投资策略报告。浏览一下大家的说法,大同小异,有独特见解的不多。如果把上年的报告拿出来看看,至少有半数以上没有说准。其实,测不准已成为常态。什么原因呢?是各大机构不肯花钱?还是分析师聪明不够,用功不勤?

      非也。之所以年年有预测,年年测不准,是因为有些因素是没办法预测的。特别是那些非常规因素,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比如,最近的房地产就是这样,很多机构都很看好,但一道遏止令下来,大部分人都傻眼了。而今年的市场到底如何?关键不在股指高低,而在政策动向,尤其是明暗两方面因素,将会影响今年的经济基本面与市场走向。

      先说暗的因素,也就是潜在的非常规因素。这样的因素今年有两个。一是求稳的因素。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为“十二五”开局打好基础,是潜在要求。因此,相应的指标设定会留有余地。比如,经济增长在9%左右,财政和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但需要相机而行,任何过热或过冷的安排都不可取。而求好求稳应是今年经济运行的底色。

      还有一个是求变的因素。这好像与前面有点矛盾,其实不然。求稳是对当年的常规指标而言的,求变则是要为“十二五”开局作准备。也就是说,要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尤其是新的内外部环境,为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为经济转型,铺设好平滑的过渡弯道。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下一个30年需要回答的紧迫问题。因此,今年最值得关注的将是那些具有转向意义的政策。

      如果认可以上判断,那么再来看影响经济趋势与市场走向的常规因素,或者说,那些明面上的因素,就比较容易有方向感了。

      比如投资,今年会是一个什么局面?大幅下降或大幅抬升?都不可能。因为去年的投资持续在高位运行,这是有特殊原因的,就是国际金融危机。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不用多说。但中国的情况与发达经济体不同,他们是金融出了问题,中国是外贸出了问题,而外贸又与就业有关。因此,去年的投资可以说是为了保就业而实施的被迫投资。这种情况在今年要缓和许多。所以,今年的投资动因只有两个,一个是稳就业,一个是稳后续配套。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的波动幅度不会很大。

      又比如出口,今年会是什么局面?从外部环境看,相对于去年会有所回升,但要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增长速度大概是不可能的。因为就外部来说,有国际政治方面的原因。比如,国际社会现在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比如,全球账户失衡、贸易失衡、市场结构失衡等,都需要通过再平衡来调整。而中国被认为是结构失衡的另一极。就内部而言,结构调整也是急迫的问题。其根本之处在于如何从有效利用内外两种资源的角度,平衡好内外需关系。因此,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住外需,这是有道理的。

      再比如消费问题,今年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现在好像都很看好,似乎把宝都押在了消费上。确实,今年的投资不可能像去年这样猛了,而出口也只能是恢复性增长。三驾马车中只有消费可以推一把了。但是,从内外部失衡的情况看,尤其是从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社会阶层的财富差距看,要像去年这样来推动消费增长也是有困难的,除非推出新的、更有力的政策来。比如,家电汽车消费,不可能时时更新。因此,这方面的政策效应将是递减的。只有找到新的消费热点,才会有所突破。

      最后再来看三个价格问题,即PPI、CPI和股价的问题。对今年的PPI和CPI,现在一般都认为不会涨很高。事实上,这很难说。也许,今年最让宏观经济政策感到为难的正是这两个指标。因为,影响PPI的不只是国内因素,更有外部因素。而从趋势看,对CPI的走向一点也不能掉以轻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考虑其他投资市场的牵扯因素,今年的股指将很难做一边倒的选择。

      综合明暗两方面因素,今年的经济应该是求稳的经济,因此,股指应该也在一个比较平缓的区间里运行。如果政策平衡被打破,或者有重大事件发生,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