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与黎明之间,你来不及道别。只留下,不舍的泪光”,这是徐崭留给同事们最后的文字。27岁正值青春的生命被病魔无情吞噬。我的MSN上,“Mr.shoe”将随着他的逝去永远显示为脱机。
2010年1月2日,深度昏迷的徐崭凭借着微弱的生命力,坚持回到了他深深眷恋的浙江台州老家,下午,他就离我们远去了,带着对生的无尽渴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2008年7月,徐崭应聘进入本报,成为我的同事,他独到的思维、精彩的观点、前瞻的想法,常常能给我们很多惊喜,也让他显得与众不同。个子不高的他,虽然性格不太活泼,但突破能力很强,一些采访选题,当别的同事陷入困境时,他却常能打破僵局,找到线索。虽然到报社时间不长,但他采访的脚印已留在天南地北的多个城市,他的深度报道还获得了报社一等好稿。
同事彭友依然清晰记得和徐崭一起去冷湖采访的情形。那是2008年9月底,上海正酷暑难当,西北青海却已是秋高气爽,从格尔木到采访目的地冷湖镇,沿途需要5个小时。在从冷湖返回的路上,已是深夜,繁星密密麻麻镶嵌夜空,不时还有一颗颗流星划过。记得徐崭途中休息时跳下车许了个愿,可我们已无法知道,他当时的心愿是什么了。从格尔木经停青海回上海的飞机上,他们瞥见了青海湖,瓦蓝瓦蓝的通透,那么的不真实,真好看。
徐崭的发病很是突然,甚至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去年5月的一天,他感觉身体不舒服,而且有点发烧,吃饭时还冒汗。当时正是甲流高发期,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跟他说,赶快去医院检查吧,如果是甲流,大家还好一起隔离,休息一下呢。可就是这句玩笑话,对徐崭来说,却是噩梦的开始。
当天,徐崭去浦东仁济医院检查,初步结果是白细胞比例过高,仁济医院要求他去瑞金医院复查,检查结果对于徐崭来说真是晴天霹雳,几乎与死亡画上等号的白血病已在他体内肆虐。
记得晚上徐崭给我打来电话,说身体不太好,可能要休一个月病假。当时因为不知病情,我还没有意识到问题有如此严重,遂轻松地跟他说,好好养病,争取早日归队。
由于病情紧急,第二天晚上,徐崭就住进了瑞金医院2号楼血液科病房。因为突然遭到如此大的打击,一贯坚强的徐崭显得有些消极,同事们陆陆续续的探望和多次的沟通,渐渐让他对战胜病魔充满了信心。随后的化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身体的各项指标都逐渐转向正常。
因为身体情况允许,徐崭偶尔开始上上MSN了。
我的MSN上最近两次跟徐崭的对话是2009年9月17日及29日。17日那天,徐崭跟我说,“病去如抽丝,但自我感觉还挺好”。29日那天,我们谈得比较多。因为对工作的执著和身体情况恢复不错,徐崭想10月底回来上班。我跟他说,身体是第一位的,报社随时欢迎你回归。他告诉我,“很感谢大家,生病后太多人关心我,很感激”。他还推荐给我一本谈中医的《人体使用手册》,说照做三个月,身体会健康很多,最后我们互祝中秋快乐。
原以为国庆节后就能看到徐崭康复归来,万没想到,上天总是这样捉弄人。10月10日,徐崭母亲打来电话,说徐崭病情突然恶化,再度入住瑞金医院治疗。此次病情复发,对徐崭打击超过了第一次,在我们去医院探望前,他甚至都不愿意说话。
稍后,几个同事一起去看他时,他已剃光了头发,还戴着口罩。我们站在病床边说了很久,他还是很沉默。突然,他摘下口罩,大声对我们说:“等我病好了,请大家吃饭!”然而,这个对自己的暗示和对大家的承诺,再也无法兑现。
由于后续化疗效果不理想,多项指标都不能恢复正常,徐崭已做好了骨髓移植的准备,但上天没有再给他机会。今年1月2日上午,徐崭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徐崭已深度昏迷。一个年轻优秀的生命即将逝去。
徐崭走了,带着我们的祈福,带着他对人世间的留恋,带着他对双亲的感恩和愧疚,带着他对恋人的不舍,带着他对朋友的感激。
祝徐崭在另外一个世界幸福!
在徐崭入院和治疗期间,报社领导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报社员工还自愿捐款。徐崭以前的同事、还有一些与徐崭只有一面之交的新华社其他同仁,甚至一些与徐崭素昧平生的基金经理从同事徐婧婧处获悉情况后,也慷慨解囊。
(作者系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