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13:十大经济预测
  • 14:十大经济预测
  • 15:十大经济预测
  • 16:十大经济预测
  • 17:十大经济预测
  • 18:十大经济预测
  • 19:十大经济预测
  • 20:十大经济预测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市场评弹
  • A10:数据说话
  • A11:信息披露
  • A12: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10 1 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人物
    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志敏 抢占文化产业制高点
    创新是文化产业之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志敏 抢占文化产业制高点
    2010年01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潮 龚维松 ○编辑 王颖
      一个地区的崛起,最终是文化的崛起。

      如果上市成功,皖新传媒将是全国新华书店境内第一股,也是安徽第二家上市的出版类公司,同一个省份有两家上市的出版类企业,这在中国目前是唯一的现象,这或许是 “徽文化”崛起的一个符号。

      不同的是,皖新传媒是准备整体首发上市,这使得它的举动有了样本意义。而作为皖新传媒的董事长,倪志敏又一次被推到了市场的前沿。

      近几年来,皖新传媒及其领军人物——倪志敏始终站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他们在全国文化单位中首家完成了以国家作价出资方式处置原国有划拨土地,“作价出资”既保证了文化单位改制后经营要素的完整确权,又降低了改制成本,其创新做法被收入中宣部编写的《文化体制改革经验70例》;

      他们在全国新华书店系统率先提出在全省农村网点建设“新华书店便民店”、实施“混业经营”,并进入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在全国率先动作、激活农村网点,其成功经验同样被收入《文化体制改革经验70例》;

      他们在全国文化企业中率先运用“整体改制上市”的政策,提出股份制改造、三项制度改革、企业整体上市“三步并作一步走”的改革发展思路,使公司IPO提前进入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审核程序,先人一步,为成为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创造了条件。他们规范化股改的做法,同样进入中宣部的改革案例。

      ⊙记者 张潮 龚维松 ○编辑 王颖

      

      倪志敏办公室正中央墙壁上悬挂一醒目的横幅,上书四个生龙活虎的大字——“别开生面”。这个常被引用的成语,在他这里,却显得名至实归,了解他的作为,自会明白,这个2009年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的确在不停思考与创新。

      

      从评论者到操盘手

      倪志敏记者出身,且有不少辉煌“战绩”。在《安徽日报》从事经济新闻的采编工作时,他撰写了大量的在安徽省有影响的典型报道及社论、评论员文章;在1997年由《大公报》组织并由中央报刊和全国省报参加的征文比赛中,他采写的《小岗变法以后》获得全国第一名;他还结合当时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编著了《惊险的一跳――当代国外销售战略》一书……

      作为媒体人,他的职业经历非常好看。不仅如此,经济记者和媒体经营管理的从业经历对他现在从事的国企管理与改革也大有裨益。

      在《安徽日报》工作时,敏锐而执著的倪志敏跟踪报道了其时安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全过程,长期的深入采访与学习使他具有宏观经济的战略思维和对市场主体的深刻观察力和理解力。或许他当时也没有想到,若干年之后,他从一个经济工作的评论者变成了操盘手——2004年3月,倪志敏成为安徽新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力推的安徽新华控股的皖新传媒IPO申请在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于2009年9月21日获得证监会发审委通过,即将成为近两年来全国唯一一家通过IPO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国有文化上市公司,也是在境内上市的新华书店第一股。

      2007年3月,皖新传媒的前身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正式向安徽省政府、省委宣传部上报关于整体改制上市的工作方案;2007年6月21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公开招标确认的上市中介机构开始进场工作;5个月后,集团83家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全部完成;11月28日,安徽新华控股成立。12月3日至28日,通过公开挂牌,安徽新华控股确定了6家战略投资者,溢价73.26%转让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12.99%的国有股权,建立起国有控股、产权多元的混合所有制,随之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2008年2月24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整体变更为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在皖新传媒的董事会里,9名董事有5位是外部董事。

      在倪志敏看来,我国文化企业改革总体滞后于工商企业改革。在相关产业政策、市场业态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文化企业如果“以不变应万变”,只能是死路一条。文化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建立混合所有制的产权制度及开放式的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讲有利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及确保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上市公司内在的要求。因此,IPO的过程就是一个市场主体锻造过程,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的审核和评价也推动了企业转轨。

      以上市公司为标准的规范而彻底的改制,使皖新传媒IPO成了为其上市服务的中介机构的样板项目。

      

      低成本扩张

      几年来,皖新传媒的资产收益率始终在是全国同行业位列第一,这主要得益于倪志敏和他的团队的经营方略。自2004年上任以来,倪志敏始终全力推动观念转变、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集团化建设,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从而确保经营业绩不断创出新高,营业总收入五年年均增长13%以上。“渠道终端”一体化建设,已成为皖新传媒可复制、低成本的扩张之路。

      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渠道为王”、“终端为王”在图书发行领域将日益凸显。2005年以来,皖新传媒“渠道终端一体化”的战略,打破了“各自为战”落后的经营格局,不仅确保了经营业绩大幅攀升,还实践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理念,强化了对未来市场的控制力。这也是皖新传媒最基本的价值所在。

      在终端建设上,几年来,皖新传媒更是高招迭出。先是逆势而上,解决全国性的难题——激活农村网点。2005年,倪志敏在全国同行第一个提出,在全省县以下农村网点建立“新华书店便民店”,“实施混业经营”,盘活发展农村网点。目前,安徽省新华书店200多个便民店体系全部进入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所谓“改到深处是产权”。于是,皖新传媒选择了改制上市。上市的目的也包括倪志敏说的“不发展不缺钱,小发展小缺钱,大发展大缺钱。”

      皖新传媒预披露的招股书申报稿显示,IPO募集资金将投入安徽图书音像及文化商品经营网点建设项目(“新网工程”)、安徽图书音像及文化商品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畅网工程”)以及安徽数字广告媒体网络建设项目(“e网工程”)等3个项目。上述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完成区域内的战略布局,实现渠道终端一体化,物流信息一体化,形成强大的市场覆盖能力。

      

      迎接数字化浪潮

      首发上市不仅能完成资本募集,也意味着占领企业整合高地,得到更多发展资源。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公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再融资进行跨区域、跨行业的并购重组,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

      习惯从战略着眼的倪志敏,也感受到《规划》即将导演出中国文化产业全新的版图,出版发行的统一市场建设大幕即将拉开,一场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的重组大战即将打响,谁能够抢占制高点,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当前,中国的出版发行产业,既面临着文化体制改革浪潮带来的市场重组、市场机遇,也面临着电子商务、数字出版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倪志敏认为,对皖新传媒来说,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关键是能否把体制改革、生产关系调整释放出的活力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倪志敏看到,传统书业引入物流配送、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之后,还必须关注人类文明传播方式的更大变革——数字出版。当前,皖新传媒正积极准备进入内容生产领域,公司上市后还将运用综合实力、以并购重组的方式,扩大内容创意的竞争能力,在数字化时代,以内容提供商的方式,开辟一个“内容为王”的新领域。他认为,任何一场变革,都是“有矛就有盾”、“适者生存”。皖新传媒将把创新变革作为不变的风格,在新一轮数字革命中凤凰涅槃,再占制高点,尽快把皖新传媒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型传媒产业集团。

      现在,尽管皖新传媒各项战略都在顺利推进,但追求“别开生面”的倪志敏却希望企业内外改革创新的步伐快些、快些、再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