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版
  • 12:圆桌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户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专版
    以管理促教育 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成效初显
    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
    制度已设计两套体系
    适当性管理
    为合格投资者制度奠定基础
    多数营业部创业板
    开户风险提示到位
    券商积极探索融资融券
    投资者准入制度
    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启迪“投教”工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多数营业部创业板开户风险提示到位
    2010年01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翀 张欢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周翀 张欢 ○编辑 衡道庆

      

      日前,本报记者赴多个营业部亲身体验创业板开户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具体落实情况。尽管创业板开户高峰已经过去,但记者认为,常态化的开户工作,更能从细节上体现适当性管理的落实情况。

      记者来到某大型券商营业部,门口走廊两侧仍悬挂着内容为创业板风险警示的宣传画,但前面却树立了宣传其他产品的易拉宝,显示出创业板开户热度有所下降。在说明来意后,客户经理交给记者一份《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要求记者在“特别风险提示”一节中风险确认的方框内打勾,随后补充说:“你可以看看里面的描述。”

      在此过程中,记者询问客户经理对创业板投资的总体看法,该客户经理认为,目前创业板股票仍总体高估,建议记者以参与打新为主,短期内尽量不要介入二级市场交易。

      创业板开户手续填写完毕后,客户经理要求记者使用营业部电脑填写风险评估的有关问卷。经理称,这份问卷与创业板开户有关,但即便不开通创业板交易,公司也鼓励客户通过网络渠道填写问卷,以备今后客户管理所需。在记者自主完成问卷后,系统测评结果显示记者为“增长型”客户。客户经理解释说,客户类型评定在今后各项新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将被参考,但也不是客户准入的唯一标准。

      此后,记者又拜访了几家营业部,了解了创业板开户的相关情况。总体来说,目前创业板开户较便捷,由于多数客户为非现场交易,营业部也抓住客户来到现场的机会,督促客户完成与适当性管理有关的测评,且风险提示比较到位。然而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个别营业部适当性管理工作存在一些缺陷。

      在记者拜访的某券商营业部内,不仅没有任何关于创业板开户的标示和介绍,开户过程也非常草率。在工作人员引导记者填写《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是让记者在“特别风险提示”的方框中打勾,随后跑去跟其他工作人员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