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专版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信息披露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10 1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资金观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资金观潮
    黄金1150美元攻防战打响
    2010年金价要看“中国脸色”?
    主力净流入13.5亿 中国联通净流入最多
    机构视点
    禁令立竿见影 银行鲜见自身信贷资产转手
    海外股市走强
    QDII基金配置价值提升
    股指期货的
    主要特点有哪些?
    新品超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禁令立竿见影 银行鲜见自身信贷资产转手
    2010年01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涂艳 ○编辑 陈羽
      ⊙记者 涂艳 ○编辑 陈羽

      

      自去年底银监会的“111号”文和“113号”文双管齐下之后,银行通过信贷类理财产品或同业转让等打包自身信贷资产的踪迹几乎难觅。开年第一周,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滑落。

      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4日至8日的第一周里,商业银行发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数量为12款,较上一周大幅减少67款,市场占比滑落至13.48%。而之前,信贷类产品一直保持着50%甚至更高的占有率。

      由于去年各家商业银行迫于年末资本约束,打包自身信贷资产或转让给同业“巧妙”地给新增贷款腾出了空间。单是去年12月,各家商业银行共计发行了526款人民币信贷类产品,其中仅公布了募集金额的266款理财产品中,募集的资金就已超过700亿元,这一数据比11月份还要高出近300亿元。而12月份的这526款产品中,单独投资于打包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有395款,占比超过75%。

      但从新年第一周的情况来看,银监会禁止银行投资于自身信贷资产的规范效果立竿见影。开年第一周,仅有6家商业银行发行了12款信贷类理财产品,其作为产品链的龙头地位被立即取代。

      其中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只有3款和2款投资对象为信贷资产,但是银行未公开说明信贷资产是原本属于自身银行还是其他银行。而原先每月都以百款以上信贷类产品位居发行首位的招商银行,也低调地只发行了一款信托贷款类的产品,因此完全退出了打包信贷资产的行列。

      对于这类产品的停发,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放贷的替代品被封杀后,商业银行只能通过正常渠道放贷,或者走新增信托贷款的模式发行产品,但这也意味着银行贷款的溢价能力将提高。”同时,他也承认,在今年信贷规模调控更加严格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有效规避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方式受到限制成为必然。“新规出台也是为了帮助银行完全转移风险,但是年内对于银行资产的转让和资产证券化也应该到了有一定进展的时机了。”他补充道。

      另外,对于已经接近销声匿迹的信贷类产品,如何继续满足大客户的需求是摆在银行面前的一大难题。“一方面,经济复苏中企业活力增强,融资的需求需要满足;另外,一些大客户也需要收益率较高且非常稳健的信贷类产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交行上海分行一位产品经理表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新增信托贷款类产品将替代存量打包资产类的信贷产品成为市场主角。